中新網10月19日電 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新聞發(fā)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tǒng)計司司長李曉超今日上午在記者會上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的對外貿易順差確實是在擴大。進入2000年以后,中國對外貿易一直保持貿易順差,從去年開始增加的幅度比較大。1-9月份,外貿順差已達到1098.5億美元,呈現出迅猛增長的勢頭。
李曉超是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記者會上作上述表示的。他說,出現這種結果的原因主要有這么幾個方面:一是經濟全球化為這一結果提供了基本條件。在全球化的推動下,當今各國的經濟比以往聯系得更加緊密,商品和服務越來越更自由地在國與國之間流動,這必然為推動剛剛加入世貿體系的中國貿易的快速增長提供了可能和條件。
二是中國的供給能力比較強。近三十年來的快速增長,國內投資的較快增長,以及國際分工帶來的外國直接投資的快速增長,中國的生產能力已經是大大增強,而且形成了較強的產業(yè)鏈,更重要的是,形成這一生產能力的,正是國際上短缺的或者是不愿意經營的加工貿易,目前占中國出口比重已達60%,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三是國際市場對中國生產的商品需求比較大。受整體經濟發(fā)展水平的限制,勞動密集型仍是中國目前生產的基本特征,而與中國貿易量最大的歐盟、美國、日本等都是以技術含量較高的經濟結構為特征,與中國經濟有著較強的互補性,同時這三個地區(qū)和國家經濟總量占世界大約75%左右,自然決定了國際市場對中國生產的商品和服務需求也比較大。
四是中國生產成本比較低,決定了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力。根據國際組織數據測算,目前中國制造業(yè)勞動力成本僅相當于發(fā)達國家的2%-3%,亞洲四小龍的5%-6%,亞洲四小虎的50%左右。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近幾年來世界經濟增長比較快,由于經濟增長比較快,相應來說盤子就比較大,本來貿易順差可能沒有這么多,但是由于世界經濟總量很大,相應也放大了貿易順差的量。
李曉超特別談到,受國內外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影響,未來中國保持貿易順差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
他同時還發(fā)布,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41477億元,同比增長10.7%,比上年同期加快0.8個百分點,比上半年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yè)增加值15570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yè)70496億元,增長13.0%;第三產業(yè)55411億元,增長9.5%。(據中國網網絡直播文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