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天從華東師大獲悉,“當代中國人精神生活調(diào)查研究”課題組通過問卷調(diào)查和其他方式研究,提供了一些很有意思、值得重視的材料和觀點。專家指出,對于這些材料傳達出什么樣的精神生活信息,課題組將進行深入解讀。
對未來生活樂觀積極
調(diào)查者中,認為作為中國人非常自豪的為52.3%,比較自豪的為30.5%,兩者相加比例高達82.8%。其中,個人年收入低的被訪者回答“非常自豪”和“比較自豪”的比例高于個人年收入高的被訪者。
被問到“現(xiàn)在的生活與過去五年的生活比較”時,分別有42.3%的人認為“好多了”,42.2%的人認為“好一些”,認為沒有變化的占10.4%,有3.2%的人認為現(xiàn)在的生活比以前差一些。相對而言,西北和西南地區(qū)的人們回答生活“好多了”的人數(shù)要多于其他地區(qū),擁有大學和碩士學歷的人認為生活“好多了”的判斷指數(shù)最低。
在回答“對現(xiàn)在的生活是否滿意”時,比較滿意的最多,占38.4%,其次是“一般”占37.1%。大致上城市人口的生活滿意度低于農(nóng)村人口;西南地區(qū)被訪者生活滿意度最高。從學歷上看,學歷越高的人生活滿意度越差。
在問到“對未來生活的態(tài)度”時,有90.4%的人認為未來的生活一定會變好。在問到希望改善的方面時,居前五位分別是:住房條件和醫(yī)療條件、社會保障、教育投入、貨幣投入、就業(yè)環(huán)境。
半數(shù)以上能保持心情愉快
回答“您多數(shù)時候認為自己的心情如何”時,有58.9%的人認為自己通常情況是愉快的,另有34.4%和6.6%的人認為一般或不愉快。調(diào)查顯示,人們的心情愉快指數(shù)隨著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的提高而逐漸提高。
對“生活中人們多少都有焦慮不安的時候,您的情況如何”這一問題,認為“有時會焦慮不安”的最多,占55.1%;其次是“很少焦慮不安”的,占32.5%;覺得“經(jīng)常焦慮不安”的最少,占7.3%。32.4%的人用“睡覺”排解焦慮不安,其次是獨處什么也不做、向友人或戀人述說、聽音樂、看電視或電影、喝酒等。
調(diào)查顯示,中國人接觸最多的傳播媒介是電視,占92.2%,其次是報紙、書籍、雜志、廣播、網(wǎng)絡等。大學及以上學歷的在“電影”、“書籍”和“網(wǎng)絡”三項上的選擇明顯高于大學以下學歷的。而在“電視”的選擇上,大學和碩士生的選擇明顯低于其他學歷的群體。
中國人如何度過閑暇時間?“看電視、聽收音機、讀報”的最多,占全部回答的69.6%。閑暇時間做的其它事情還包括:散步、逛公園、看別人打牌、睡覺、養(yǎng)寵物等。
認為科學家生活有意義
調(diào)查中有一些“情境測試”問題。比如,問卷中給定了10種職業(yè)(科學家、藝術(shù)家、 慈善家、運動員、教師、銀行家、市長、警察、醫(yī)生、廚師),假定他們都很有錢,讓被訪者選擇,哪些人生活得較有意義。結(jié)果顯示,認為科學家生活較有意義的比重最大,而選擇銀行家的比重最小。
問卷還設置了一題:幾戶人家的公用空間上放了一些垃圾,不知哪家鄰居悄悄把垃圾清除掉了,您覺得最可能做這件好事的會是誰?被訪者中認為垃圾是普通市民清理掉的比重最大,其次是知識分子、黨員干部,認為是做生意的人最少。
中國人精神生活專著將問世
以華東師大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為主、復旦大學和上海社會科學院等單位科研人員共同參與的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當代中國人精神生活調(diào)查研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擁有一批實證調(diào)查材料;最終研究成果將形成40萬字專著,于明年初問世。該研究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國情研究,對于構(gòu)建和諧社會有重要意義。
課題首席專家、華東師大童世駿教授介紹,精神生活主要涉及人和自己的關系,即人對自己生活狀況的感受、對生活意義的理解,可細分為心理生活、文化生活、心靈生活等,該課題于2004年春開題。相關的抽樣調(diào)查遍及全國眾多省市、自治區(qū)(港澳臺除外),樣本4000余份,調(diào)查對象為16周歲及以上的中國人。
“當代中國人精神生活:特征、問題和研究方法”學術(shù)研討會將于今天在華東師大舉行,會議將助推此項課題的研究。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