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五月三十日電 題:“設計之父”的港式創(chuàng)意
中新社記者 梁今
香港給了他成長的機會,香港亦因他的設計事業(yè)增添色彩。“在香港,每件事都是可能的!
香港是一個多元化的地方,無論社會氣候或是從事創(chuàng)作的設計家,都吸收了世界各地的文化,這為創(chuàng)作營造了有利的條件,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港式創(chuàng)意。一支東方毛筆,一支西洋麥克風,在“香港設計之父”石漢瑞(Henry Steiner)手中可以變成創(chuàng)意的藝術品,這種亦中亦西的設計風格,甚有“港式”的味道。
從美國耶魯大學畢業(yè)后,石漢瑞一直從事設計,一做就是四十九個年頭,頭發(fā)也開始花白了,可以說他的一生都在搞創(chuàng)意。
也許你會奇怪,怎么“香港設計之父”會是一個奧地利出生、在紐約長大的外國人?但是對于在一九六一年已經(jīng)來到香港,并且在這里以平面設計為終身事業(yè)的石漢瑞來說,香港卻是一個獨特的地方,融合了不同的文化,能啟發(fā)無限的創(chuàng)意。可以留在這里逾四十年,要么是別無選擇,要么是過分熱愛;而早在八十年代已揚名亞洲的石漢瑞,大概不會是前者。甚至,他可能比“香港人”更“香港人”。
一九六一年石漢瑞初來港,在當時全亞洲發(fā)行的《Asia Magazine》擔任平面設計。其后他以Freelancer(自由設計家)的身份為希爾頓酒店設計商標,如果還記得這間九十年代初被拆去的香港酒店,當不會忘記他那亦中亦西格調的商標設計,由兩個“H”英文字母的簡稱組合而成,巧妙地變成中國的卦象圖案,這種結合東西方文化的創(chuàng)新風格,后來被人形容為“跨文化設計”。
石漢瑞還擅長一種“隱形設計”。他說,“越不被人察覺的‘設計’我越喜歡。”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前,原本賽馬會的商標沿用超過一百年歷史,但因為回歸后要把“皇家御準”這四個大字拆除,所以賽馬會想重新設計一個商標,于是找了他。可是這位“香港設計之父”的“妙手”卻沒有被馬迷察覺,開幕當天竟沒人知道賽馬會的商標已被人“動了手腳”。
對此,石漢瑞反而感到很高興,“舊商標沿用至今,已深入民心,如果是好的東西應該好好保留!痹谒磥恚銊(chuàng)意并非是除去一切舊東西。如果你能細心體察,或許會感受到他的設計有一份深厚的“情”。就是這樣,香港馬迷回歸后,不知不覺地繼續(xù)“馬照跑”。
自從設計加入電腦后,傳統(tǒng)的設計起了革變,一些高難度的設計也能輕易做到,因而吸引了很多人投身這個行業(yè)。加上前特區(qū)行政長官董建華大力鼓吹創(chuàng)意工業(yè),學院培育出很多設計家,就連“香港設計之父”也覺得驚奇,香港近年突然冒出這么多設計家,“就像傳染病一樣,人人都想當設計家。”
這種瘋狂的現(xiàn)像,彌漫香港處處,例如商場與商場之間,每逢節(jié)慶都會花心思換新裝,爭妍斗麗,斗創(chuàng)意,大搞“噱頭”。
香港人人在追求創(chuàng)意,但在蕓蕓設計家中,最能代表香港的,相信只有石漢瑞的那種多元化的創(chuàng)思,以及他對香港的那份情。難怪他被譽為“香港設計之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