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今日吃瓜热门大瓜每日更新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明星股東”是知識經濟新動力
2009年11月06日 15:27 來源:新民晚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近來,明星和作家在資本市場紛紛亮相。演藝明星馮小剛、李冰冰和作家余秋雨等諸多明星,均因持有相關上市公司的原始股,有望快速成為明星富翁。也有公眾表示質疑,在一片喧鬧聲中,北京時代華語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也高調發(fā)出了股權“招賢榜”,計劃以“稿費+股票”的方式招募暢銷書作家成為公司原始股東。

  公眾對于“明星股東”的一些質疑,需要認真回應,證明他們持股與致富,符合法定程序,是必要的。不過,從目前有個人的暴富傳奇,有公司的招賢計劃,一場知識經濟的大戰(zhàn)似乎已經在電影、文學這樣的傳統(tǒng)文化產業(yè),拉開了陣勢。

  知識經濟是上個世紀末就很流行的詞。過去人們多以為知識經濟對投資或產業(yè)結構的改變,只發(fā)生在信息技術領域。而10多年來,像電影、文學這樣一些相對傳統(tǒng)的文化領域,一直被知識經濟視為夕陽產業(yè)。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不被資本市場看好。多年來似乎形成了一種社會認知,所謂知識創(chuàng)新,就是技術的創(chuàng)新。資本市場對文化和知識內容的創(chuàng)新,并不關注。

  顯而易見的事實是,當信息技術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推動知識經濟增長的動力,還是文化和知識內容的創(chuàng)新。再好的傳播平臺、再便捷的信息技術,沒有文化和知識內容的創(chuàng)新,仍然不可能帶來巨量增長的使用和消費。所以,這一輪明星和作家股東在資本市場的高調登場,意味著國內對知識經濟的認知開始趨向成熟。資本市場認識到,知識經濟的核心競爭力,最終還是體現(xiàn)在文化生產力上,如果沒有文化內容和知識空間的創(chuàng)新,知識經濟僅憑技術創(chuàng)新,依然后繼乏力。

  文化生產力的競爭,說到底主要是對文化人才和文化品牌資源搶占力的競爭。誰擁有了足夠多的文化人才和文化品牌,誰在未來的知識經濟的競爭中就越容易獲勝。明星具有的文化特質,不僅容易被市場辨認,也更容易引發(fā)公眾的消費欲望。專業(yè)的、特殊的、有名望的文化人才,將會成為未來知識經濟增長的新源泉。這是像時代華語此類公司開始注重吸納作家股東和明星股東的真實動因。即使那些與文化產業(yè)關聯(lián)很小的上市公司,也能因擁有明星股東,獲得那些其他上市公司很難獲得的品牌效應。

  網絡技術的發(fā)達,改變了知識流動和分享方式,由此也催生了一些傳統(tǒng)文化領域的變革。文化內容的創(chuàng)新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們對經典文化和知識的認知方式在悄悄地發(fā)生著變化。文化和資本的關系,在被社會重新認知。一個靜態(tài)的、等級化的文化空間,正在被一種動態(tài)的、多元的文化秩序所取代。可以肯定的是,文化的創(chuàng)造、分享和利用的方式,還處在它戲劇性變革的前夜。而資本市場對經典文化領域和人才的青睞,還只是開始。隨著對這些經典文化領域的投入越多,所帶來的文化秩序的變革也會越為深遠。而這一切,終將推動我們社會空間和結構的改變。對此我深信不疑。 (葉匡政)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