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正面臨著的危機
在剛剛過去的幾個月中,“中國制造”經(jīng)歷了一場災難,從寵物飼料、兒童玩具,到咳嗽藥水、牙膏,中國制造的產品接二連三遭歐美禁控。
中國產品讓人不放心的新聞在國際間一直被熱炒,3月份以來國外媒體出現(xiàn)很多負面報道。寵物食品、牙膏、藥品、海產等都被驗出有問題,最近一兩個星期,玩具公司美泰宣布全球召回1820萬件中國制造的玩具再次引起轟動。
不只是美國采取查禁行動,東南亞國家包括印尼和泰國也有了警惕。印尼食品藥物監(jiān)管局近日對市面流通的中國制造補品、藥物和化妝品進行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有39種含有危害人體健康化學元素。
泰國衛(wèi)生當局日前也警告消費者,在購買中國食品時要小心,特別是蔬果可能含大量有害農藥。法新社報道,泰國衛(wèi)生部抽驗逾一萬余件中國入口蔬果,發(fā)現(xiàn)所含的農藥、食物顏料及其他化學品分量,很多都超出泰國的標準。
《華盛頓郵報》則報道,美國農業(yè)官員在過去的一年中,還查獲了數(shù)百萬磅來自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違禁禽類產品,其中一些產品還采取蒙混過關的手段,比如,包裝箱上寫著“干百合花”和“梅干片”等等。
按照美國《華爾街日報》的說法:現(xiàn)在美國對中國產品質量的批評是“排山倒海式”的。負面的消息,民眾的擔憂,再加上一些“有心人”的炒作,使“中國制造”面臨一場危機。
如果沒有“Made in China”,世界將會怎樣?
美國發(fā)行量最大的日報《今日美國》稱,“中國制造”現(xiàn)在看來像有另一層含義——“購買者小心”。在美國猶他州,有食品公司更打出“無中國產”的招牌以示安全。眼下“中國制造”在全球市場上被蒙上了灰塵——過去備受全球市場歡迎的價廉物美的中國商品,現(xiàn)在則遭遇了國際輿論異樣的目光——價廉不假,可其中也隱藏著奪命之憂。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更發(fā)表報告稱,中國是違反美國食品安全標準最嚴重的國家。
但問題是,真的能將“中國制造”拒之門外嗎?如果真要這么做,受害最深的恐怕還是眾多的普通老百姓,幸好市場并不會這么做。
一位美國女記者薩拉•邦吉奧尼決定身體力行,過一年沒有“中國制造”的日子,但結果證明,這樣的生活并不容易。
6月29日, 記錄其上述經(jīng)歷的《沒有“中國制造”的一年:一家人在全球經(jīng)濟中真實的生活歷險》一書,在美國正式上市。英國《金融時報》就此刊發(fā)一書評說,作者試圖以科學的態(tài)度去進行探索:在生活中有沒有可能一年不用中國貨,但結果是否定的。
在那一年里,她回避購買和使用任何標有“Made in China”標簽的商品,如買新鞋、生日玩具,甚至耗子夾子。但很快就發(fā)現(xiàn),這樣做簡直是一種煎熬,不僅支出驟升,生活質量也大為降低,最后度日如年。不買十幾美元的中國鞋,邦吉奧尼女士就得忍痛給兒子買68美元一雙的意大利運動鞋。更讓她為難的是玩具,絕大部分在美國市場上銷售的玩具都產自中國,她兒子對生日那天得到的丹麥產樂高積木越來越煩。此外,她們一家開始追打老鼠,因為所有的鼠夾都來自中國。不僅如此,許多標稱“Made in USA”的商品,實際也是中國生產的,美國廠家只是貼牌包裝。
在美國,有些人也許不喜歡無處不在的中國商品,認為它們沖擊了美國的制造業(yè),造成了產業(yè)轉移和工人失業(yè),但是,邦吉奧尼女士的親身經(jīng)歷告訴我們,正是價廉物美的中國商品,讓更多的美國消費者乃至全球的消費者從中受益。
在幾乎任何一個美國人家庭,都可以找到標有“中國制造”的產品。在美國沃爾瑪、塔吉特等大型連鎖超市可以看到標有“中國制造”的鞋帽、玩具,工藝品更是到處都是,將“中國制造”放在購物車里的美國顧客則絡繹不絕。家庭主婦莎拉就對“中國制造”食品作了如此評價:“我經(jīng)常買中國的食品,質量應該說很不錯,一些食物味道很好,價格也很便宜。”
“在澳大利亞,沒有使用過‘中國制造’的人恐怕已經(jīng)很難找了!痹诎拇罄麃喴患铱茖W研究院工作的理查德這樣說。他告訴記者,如今,從玩具、家用電器、服裝、食品到電腦辦公設備,中國產品在澳大利亞市場上隨處可見。他家就買了不少中國產品,有電動工具、面包爐、廚房器皿……感覺“中國產品很好用”。他說:“對消費者而言,價格的吸引力是不變的真理!
薩比納女士是專門跑經(jīng)濟新聞的德國記者。她常常批評德國媒體關于中國產品的負面報道。她說:“我本人去過中國,對中國產品質量有切身的體會!彼_比納告訴記者,她媽媽到中國旅游時買了一些中國產品,質量很好。她認為,在德國商場買到的印有“中國制造”的知名品牌的產品,質量一點兒都不差。
在菲律賓馬尼拉,不少長期選購中國食品的消費者、尤其是華人消費者告訴記者,他們相信中國名牌食品的質量能經(jīng)受住這次風波的考驗。在各大商場里專賣中國品牌食品的“達華”連鎖店里,值班經(jīng)理告訴記者,從中國進口的“洽洽”瓜子等貨品始終受到顧客青睞,憑的就是一貫的質量,從來沒有消費者因質量問題而投訴。
閃光的“中國制造”需要我們做什么?
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日前發(fā)文指出,所有后進國家在向世界舞臺沖刺時,都要遭遇強勢國家的抵制,因為這關系著歐美的就業(yè)、經(jīng)濟問題,而這兩個問題與政黨間的權力斗爭直接相關,政治化在所難免。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制造”也有類似的遭遇,在大舉進入美國市場時也曾被“妖魔化”,是“劣質產品”的代名詞。不過,這種抵制卻是正常的,中國人不必太過敏,關鍵是要正視存在的問題。抵制的過程是挑剔的過程,能夠渡過“挑剔期”就接近“接受期”了。只是,“挑剔”可能有政治因素,也可能有經(jīng)濟因素,當然也有商品本身的缺陷,需要中國人認真分析。
德國巴斯夫公司(BASF)總裁賀斌杰(Juergen Hambrecht)在接受德國《明星》雜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亞洲國家犯的錯誤要給予更多的理解,“中國發(fā)展速度迅猛,隨之而來也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這就像處在青春期的孩子!睂谥袊隹诋a品頻繁爆出質量問題丑聞,賀斌杰認為沒有必要擔心大批質量粗糙的產品從中國流入歐洲市場!斑@些例子只是說明,某些企業(yè)生產的產品質量不合格,”他說,“我們在指責別人的時候也不要忘記德國這些年出了多少產品質量的問題。近期最大的就是‘腐肉丑聞’!
當然,能為“中國制造”清洗罪名的主角只能是中國人,當中國食品及消費品質量在國際社會面臨信心考驗的時候,中國國務院宣布,任命副總理吳儀為“產品質量食品安全領導小組”組長,向外界傳達中國高度重視食品安全的強烈信息。外電報道分析,吳儀再次臨危受命,掌管產品與食品安全小組,突顯了中國當局決心加快改善中國產品的安全形象。
外電認為,從迄今采取的一系列行動來看,中國政府對國際社會的這一輪指責還是很“配合”的。除了國務院和一些部委官員呼吁不要過分夸大中國產品質量問題,并進行適當?shù)慕忉尯统吻逯,中國政府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了國內市場的?guī)范和清理上,而且采取了切實的行動來改變這種現(xiàn)狀。商務部等部委為此迅速列出了出口貿易商“黑名單”,首次上榜的“黑名單”的企業(yè)就有400家之多。
《聯(lián)合早報》還指出,要讓“中國制造”閃光并且為全球信賴,豎起幾個人見人愛的名牌是捷徑。技術創(chuàng)新、銷售戰(zhàn)略、生產標準不僅要達到世界上最苛刻的標準,還要在名稱上讓全世界易記易接受!皷|京通信工業(yè)”改為“索尼”后讓這個名字風行世界的例子,極好地說明了細節(jié)的重要性!凹毠(jié)決定成敗”,對富有詩意和善于狂想的中國企業(yè)家來說,這6個字分量極重。
利用法律來維護“中國制造”的聲譽,也是重要武器。2004年,浙江通領科技集團生產的GFCI(接地故障斷路器)產品進入美國,迅速占領美國主流市場。但同時遭遇美國世界級電器巨頭企業(yè)萊伏頓公司在美國3個州地方法院的起訴,稱通領科技集團侵犯了他們的專利。這場官司現(xiàn)在有了結果,通領科技集團沒有“偷”他們的專利,是自己研發(fā)出的。試想,如果沒有勇氣和底氣去打贏這場官司,那么“中國制造”不僅“有毒”,而且“偷盜”。這場官司獲勝,對所有“中國制造”的信譽都有正面作用。
另一方面,中國政府應加強與出口國政府的溝通和合作,共同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并將準確完整的信息傳遞給消費者。這一點在美國尤其重要,比如在FDA暫停進口中國水產品這個問題上,許多美國官員和媒體都只講中國產品有毒,而根本沒提FDA的聲明中的另一點:從上述水產品中檢測出的非法添加劑含量非常少,接近于能被檢測出的最低水平,該局不會要求召回這些水產品,也不會建議消費者銷毀或退回這些產品。(編譯-徐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