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通脹總體上是可控的但風險很大
2008年06月24日 09:43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發(fā)表評論
2008年6月13日,今年以來屢創(chuàng)新高的物價漲幅,終于在5月迎來掉頭回落。國家統(tǒng)計局最新統(tǒng)計顯示,今年5月份,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較2007年同期上漲7.7%,較4月份大幅下降0.4個百分點,創(chuàng)下今年以來的單月最大跌幅。 中新社發(fā) 井韋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轉(zhuǎn)載使用。 |
|
中新網(wǎng)6月24日電 最新一期香港《經(jīng)濟導報》刊載專訪文章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jīng)濟所宏觀室主任張曉晶教授近日在接受該報專訪時表示,我們對中國未來的經(jīng)濟發(fā)展總判斷是,未來的風險很大,因為不確定性很大。雖然通脹總體上還是可控的,但通脹的風險很大,導致通脹的外部因素很難把握,比如原油、原材料、糧食價格上漲很快。
張曉晶分析認為,物價上漲的最主要原因是需求拉動,尤其是投資需求旺盛,現(xiàn)在實際GDP增長率超出潛在增長率1~2個百分點;
第二是成本拉動,勞動力和土地等要素價格都要上漲,我們對此沒法阻擋,因為這些要素漲價是合理的;
第三才是外部沖擊。很多人把外部沖擊放第一位,我認為外部沖擊里面就含有需求因素,為什么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都上漲,就是因為全球總需求旺盛造成的。
張曉晶同時表示,我們對外部沖擊雖然無可奈何,但利用市場機制,是可以做些工作的,核心就是控制總需求。第一,經(jīng)濟增長不能太快,太快會制造需求,推動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第二,采取合適的價格制度,讓市場發(fā)揮作用,這是非常重要的,而不是讓價格管制發(fā)揮作用,否則不能真正令供求達到有效平衡,不能抑制不合理需求的增長,比如對成品油的價格管制因為扭曲了供求關系,必然不能持續(xù)。(暮賓、潘穎)
【編輯:聞育旻】
相 關 報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