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頁|新聞|國 際·英文|財經(jīng)|體育|娛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學生|IT|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chǎn)|電 訊 稿|視 頻·圖 片·論 壇|圖 片 網(wǎng)|華 文 教 育|廣 告|演 出|圖 片 庫|供 稿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文化新聞
站內(nèi)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無錫錢氏”人才旺 包括錢穆、錢偉長、錢鐘書
2007年05月03日 20:53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中新網(wǎng)無錫五月三日電(舒煒)適逢第二十個黃金周到來,江南水鄉(xiāng)古鎮(zhèn)自然成為人們的清凈探幽之地,太湖明珠無錫的古鎮(zhèn)卻是藏在深閨人未識,記者五一期間走訪了無錫七房橋和蕩口,走在這些出了錢穆、錢偉長、錢鐘書等著名人物的地方,探尋無錫錢氏的輾轉印記。

  蕩口是蘇州、無錫之間河網(wǎng)地帶的大鎮(zhèn)。據(jù)當?shù)匾晃焕先私榻B,在二十世紀初蕩口鎮(zhèn)就建有發(fā)電所,幾乎與上海、蘇州同步亮起電燈。而在這個人才輩出、財力殷實的地方更有著崇尚文化的風俗。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蕩口就有不少人闖蕩大上海,當年上海大馬路上的孟園大旅社、大世界對面的養(yǎng)蜂公司均為蕩口人所開,而上海人也來蕩口建宅,鎮(zhèn)上至今還保留著具有西式風格的蔡鴻生豪宅。

  走進小橋流水的蕩口,記者發(fā)現(xiàn),放眼盡是大片的明清古典建筑,而這一切尤以義盛河、北倉河兩岸最有特色,青堂瓦舍,河網(wǎng)交織,一派水鄉(xiāng)風光,成為人們尋夢舊時江南的寫意藍本。

  蕩口與附近的七房橋,是無錫錢氏聚居的地方。而錢氏一直是無錫的一大望族,被譽為“中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國學大師”的錢穆,中國近代應用數(shù)學與力學的奠基人之一的錢偉長;著名的教育家、語言文學家錢基博、錢鐘書父子,都是從無錫小小七房橋走出來的名人。

  據(jù)無錫研究地方志的專家介紹,七房橋的鼎盛時期,是清朝的同治年間,那時錢氏家族形成了一個五世同堂的吉祥大喜,這五世中有兩代在南京中了舉人。此后七房橋讀書成材、在外工作的子弟很多,高級人才也不少。美國學者鄧爾麟那本由耶魯大學出版的《錢穆與七房橋的世界》著作曾讓不少人把目光投向了這里。

  在無錫這個毗鄰太湖的魚米之鄉(xiāng),過去正是義莊制度延續(xù)著望族的繁衍昌盛,錢偉長的父親錢聲一和叔父錢穆就是靠從錢家的義莊領取糧米,艱苦求學的。而錢家在六房的鴻議堂和素書堂慘遭大火劫難后,就離開七房橋,全家遷居到了離此不過幾里之遙的蕩口。

  記者發(fā)現(xiàn),雖說這里名聲不大,但在五一長假,還是有一些零星參觀者,有的還是帶著小孩一起來的。一位王先生表示,作為無錫人,回顧這些輝煌的歷史,自然是無比自豪,帶孩子來一方面是想讓孩子感受一下家鄉(xiāng)悠久的歷史文化,更重要的還是為了鼓勵他好好學習,向先輩們看齊。

  蕩口私立果育小學舊址現(xiàn)尚存原建筑兩座,一是老校門,為四柱三間的西式門樓,通體為紅磚清水做法;二是廳堂,為傳統(tǒng)的木結構建筑,面闊三間。兩座建筑都保存完好,為無錫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果育小學是辛亥革命前無錫開風氣之先的一所典型的新式學校,學校師資力量極佳,既有深厚舊學根底的宿儒,又有從海外學成歸來具有新思想的學人。

  從七房橋到蕩口,再從蕩口到全中國、全世界,正是無錫自然淡雅的風景和人文環(huán)境孕育了“錢氏家族”的輝煌,也讓“無錫錢氏”在中國現(xiàn)代歷史上書寫了重重的一筆。(完)


 
編輯:宋方燦】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shù)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xié)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chǎn)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tǒng)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