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5月28日電 一些社會文化學者指出,二○○七年內(nèi)地需要引起重視的是,社會文化領(lǐng)域當中針對經(jīng)濟、文化某些奢靡之風出現(xiàn)的一個新話語,這就是“中國式奢侈”。香港《大公報》發(fā)表文章指出,這種所謂的“中國式奢侈”已在一些領(lǐng)域嚴重蔓延。但在目前“國情”下,“中國式奢侈”文化是不宜過分提倡的。
文章表示,今年“兩會”期間,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對經(jīng)濟、行政,乃至商業(yè)和生活中的種種奢侈之風,給予嚴厲的抨擊。人民網(wǎng)也針對社會上愈刮愈烈的奢侈風和奢華風,進行了特別策劃“‘中國式奢侈’誰之恥?”,意在找出“中國式奢侈”的病根,引起療治的注意。不久前,《解放日報》邀請內(nèi)地一些著名社會學和政治學方面的專家學者,從當今的行政文化、價值觀念和民族文化心理等方面挖掘“中國式奢侈”之所以存在并盛行的深層原因!梢,如今,正如這些學者所論,根治“中國式奢侈”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社會上這種“中國式奢侈”文化卻是越來越流行。記得上海曾舉辦過被譽為“世界奢侈品嘉年華”的全球知名綜合性奢侈品展,越是頂級名車越受買家追捧,二百萬元至三百萬元的瑪蕯拉蒂訂掉三輛,Lornser有三個預訂,一百七十萬元的保時捷升級版有十個意向,林肯、世爵、捷豹、凱迪拉克、林寶基尼、博速精裝奔馳、光岡的意向近三十個……光是名車的成交額就達五千至六千萬元,其中標價最貴的是一百二十萬美元(近一千萬元人民幣)的Saleen跑車,很快就覓得買主……為收集中國紅木古董家具,升級自己的奢侈體驗,一位富豪覓到了套售價一千二百萬元的紅木家具,與其剛購買的豪宅檀宮相匹配……
在圖書文化出版領(lǐng)域,也出現(xiàn)了一種對“中國式奢侈”文化認同的趣味傾向。由內(nèi)地作者編著的《奢侈品》(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社出版),其內(nèi)容正像它所描寫的那樣,“穿梭于時空隧道,形形色色的奢侈品在歷史的舞臺上漸次登場”,對諸如勞斯萊斯、賓利、勞力士、香奈兒、梅賽德斯.奔馳、范思哲、路易.威登等等世界上這些所有的頂級奢侈文化品牌,作者更是直接宣稱“真正的奢侈品是有靈魂的,它寵愛著我們的每一寸生活,刺激著我們的每一根神經(jīng),給予擁有者一種別樣的榮耀。它們傲然征服了一個又一個繁華時代,每一個名字都縈繞著奢華的光環(huán)……”各種傳媒和出版物對“中國式奢侈”文化的傳播,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瀾的作用。人們對于奢侈的觀念也迅速更新。
奢侈,代表了一種生活的方式;奢侈品,代表了一種藝術(shù),一種美學,是一種包含了情趣和精神的文化…… 這就是現(xiàn)在正在流行的對于“中國式奢侈”文化的基本趣味和思想。對于這種競逐奢侈享受的生活和文化潮流,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克萊爾.肯特在一份報告中稱,“中國人天生就是奢侈品的受眾”,筆者總覺得它別有一層深刻含義在內(nèi)──是對中國人驚人的購買力的慨嘆?還是對我們的貪圖享樂、追逐欲望的人性的揶揄和嘲諷?這恐怕只有少數(shù)奢侈品的買主心里最清楚。
文章指,當人們面對著這個“中國式奢侈”文化的潮流時,需要有一些理性的、警醒的態(tài)度……特別是就目前我國而言,還有幾千萬農(nóng)村人口生活相對貧困、窘迫,城市中還有相當數(shù)量的下崗工人和領(lǐng)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在這樣的“國情”下,“中國式奢侈”文化是不宜過分提倡的。(袁躍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