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陽江十二月二十二日電(記者 索有為)“南海一號”出水了。從今年四月正式啟動至今,歷時八個多月。這比預計的出水時間整整推遲了五個月。
今年五月五日,專為打撈“南海一號”特制的巨型沉井從廣州出發(fā),預計五月八日到達作業(yè)現場。然而,出發(fā)后的拖船隨即遇到了大風,不得不中途靠港避風。五月十七日下午,沉井才開始沒入海面。此后,海況多變加上海底地質結構和探測預計的偏差,給沉井下壓增強了難度。原本預計只要一個星期就能下壓到位的沉井,直至六月二十二日,沉井距離完全到位的十二米目標還差一米左右。剩下的一米,又讓施工人員用去了一個多月時間,七月二十七日,巨型沉井下壓終于完全到位。
受同樣的原因影響,原本計劃四十五天完成的穿底梁作業(yè),從七月底開始進展緩慢,計劃一周穿插到位的第一根底梁一直到九月四日才到位。用于“南海一號”出水后登陸的海上碼頭于九月九日開始動工后,預計十月底完成,然而,直到“南海一號”確定今日出水的前幾天,碼頭才宣告竣工。
客觀地說,影響整體打撈進度的主要因素是天氣狀況,另外還有海底復雜的地質結構。
為“南海一號”量身定做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在方案確定后的沖刺目標就是“世界標志性建筑”,有關官員要求:該館建成后要保證百年不腐。由于博物館臨海而建,地理環(huán)境特殊,需防酸堿腐蝕,防風化,并需要很強的耐紫外線和抗氧化性能,其施工質量要求之高和施工技術難度之高,可說是空前絕后。
博物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波浪形狀令人賞心悅目。但在施工過程中,因為工程曲面多,百分之八十的鋼筋需制成弧形,且弧度不一,一些鋼筋的規(guī)格為直徑三十六毫米,這在常規(guī)的房地產項目里罕見的。要克服一個個技術難題和原材料問題,時間一天天過去。要速度還是質量?有關高層明確指出:質量第一,為了質量寧可往后推遲“南海一號”出水時間。
二十八日,“南海一號”將登陸海陵島,它距離要入住的博物館還有三百六十米。除了“水晶宮”滿足它的入住條件外,其他幾號拱形建筑還要繼續(xù)進行。陽江市官員透露,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明年底可以開館,中國公民可免費參觀。
好事多磨,“南海一號”出水也只是對“南海一號”考古研究的第一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