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今非昔比了,好在蒼天不負苦心人,不幾年,他開拓出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1960年代初,毓郵的妻子任芷芳帶著三個孩子也來到了日本。1968年,兩夫妻面對現(xiàn)實,仿照旅日老華僑的“刀工”(世稱旅日華僑三把刀:菜刀、剪刀、剃頭刀),開辦了一家很小的新亞飯店。這期間,他們能上也能下,精心布置,日夜苦干,聘請了滬幫名廚吳國祥掌廚,很快,他們新亞的醬豬蹄、紅燒劃水、明蝦豆腐、紅燒排翅……不脛而走,他們的小籠包子,皮薄餡嫩,咬開來一包湯汁,很受市民的歡迎。后來他們的店面不斷擴大,又開設了分店,直至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展為七層樓面的新亞飯店,地點在距離東京塔不遠東御城門。
他們的兒子盛承洪和盛承興都是美國留學生,留學生活也是艱苦奮斗,他們自知父母賺錢不容易,業(yè)余時間就去打工。盛承洪至今還記得他1960年代在美國餐館洗碗每小時一美元,為旅館擦窗每小時兩美元……
盛毓郵不愧為大家之后,不僅能屈能伸,白手起家,一切從頭做起,而且還做得別有特色。他有幾樣至今為人所稱道的“壯舉”。
其一是首創(chuàng)中國人不洗碗的店規(guī),凡到他的飯店來打工的中國人,都被安排做其他工作,洗碗的事用毓郵的話來說是“讓日本人洗去!”
其二是首創(chuàng)中國留學生每小時工作一千日元的規(guī)矩。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國內(nèi)赴日留學大潮涌起,絕大多數(shù)留學生靠業(yè)余在餐館洗碗端盤子,來維持學業(yè)和生活。人家店里的留學生工資一般都是每小時八百日元,而他考慮到留學生們很辛苦,毅然做出決定,每人每小時一千日元,而且最多時用了二十多個留學生。其實他店里已有不少固定的職工,本不需要那么多學生來打雜的,他完全出于幫助學生們的一番好意。來打工的小伙子們自發(fā)組織起來成立籃球隊,這又觸動他那根幾十年前熱愛體育的“神經(jīng)”,立即拍胸脯:“你們組織籃球隊,我給你們買隊服!”……小伙子們驚訝得都愣住了:天底下哪有這么好的老板呀!管吃、管工資,還管打球、隊服,這真是標準的“海外奇談”了!所以在他店里打工的留學生,無不有一種回家了的感覺,大家無不積極進取,奮發(fā)向上,形成了很好的氛圍。他們從語言學校畢業(yè)后,一個個都考進了名牌大學,現(xiàn)在都已成家立業(yè),各奔前程了。
其三是創(chuàng)辦了東京的唯一一家京劇票友活動中心——東京票房。每逢國內(nèi)有名角來東京訪問演出,他們總要出來組織聯(lián)誼活動,請客吃飯,聯(lián)袂演出,發(fā)動捧場,非常熱鬧。梅葆玖、梅葆玥、艾世菊等人到日本,東京票房的活動就像旋風一樣,席卷了整個東京。
票房最有力的領導者是毓老的夫人任芷芳女士。任老師今年已經(jīng)九十二歲,從小就跟大人們上戲園看戲,漸漸成了戲迷。她們?nèi)渭沂巧虾┏隽嗣钠庇阎,全家老老少少,人人會唱。她的妹妹嫁給了名票趙培鑫。任芷芳本人喜歡唱程派戲,除了組織并參加票房的活動,自己每周一、三、五下午還請琴師來家拉琴,為其吊嗓子。
在大家熱熱鬧鬧的時候,毓老總是一個人斜臥在沙發(fā)上,靜觀一切。老人家話不多,但句句有分量。只要他一發(fā)話,全家人都要動作起來——還是大家族的老傳統(tǒng)——老太爺以其人格的力量,贏得了社會和全家族人的崇敬。他顯得十分沉靜,因為九十年間,他什么都看到過了,什么也都經(jīng)歷過了,他無需遮掩什么,也不需弄出什么聲響,像一潭平靜的秋水,可以直面青天。從這個意義上說,他是一個大贏家,因為人們從他身上,看到了盛氏家族骨子里的豁達和徹悟。論人生,還有什么比這種徹悟更珍貴的呢?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