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片1024国产免费旧址,欧美性色欧美A在线观看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文化新聞
    呂正操:106歲生日怎么過?黑板上寫下“不聲張”
2009年10月14日 15:32 來源:北京晚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夏莉娜 攝
【點擊查看其它圖片】

  2009年10月13日14時45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呂正操逝世,享年106歲。全國各地的媒體不約而同地以這樣一個特殊的頭銜,送別這位令人景仰的長者:“最后一位開國上將”。在談及他的生平時,也幾乎都會提到他晚年時的一句自我調侃:“我一輩子,就是打日本、管鐵路、打網球三件事!

  民間也在自發(fā)地悼念這位老人。尤其令人感慨的是,將軍離去之時,國慶60周年盛典才剛結束不久。在這歷史與現(xiàn)實的歲月交替中,人們似乎再次感受到那段光輝歲月的偉大意義。一位網民留下了這樣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一位英雄的遠行,一個傳奇年代的離去!

  今年7月,呂老在病房中接見了本報《國家》特刊的一位特約作者,這無意中成為他生前接受的最后一次采訪。

  最后一次采訪

  一個彌足珍貴的筆記本

  這次采訪是在301醫(yī)院的病房中進行的,本報特約作者夏莉娜這樣描述說:

  “ 寬敞明亮的病房里,老人正坐在輪椅上看電視,今天有他喜愛的網球比賽。盡管他的頭發(fā)和雙眉已被歲月染白,那雙目睹了人世間一個多世紀風云變幻的眼睛卻依然銳利、深邃。聽工作人員介紹,呂老自從做了白內障手術后,看報紙、雜志都不用戴眼鏡了。這不由得讓人驚嘆這位老人的生命力竟是如此旺盛。”

  由于沒有醫(yī)生的批準,呂老不能開口向夏莉娜講述他所經歷的傳奇人生,但他授意家人將一個筆記本借給了記者。那是一個紫色硬皮小本子,封面右上角貼著一個小標簽:“記錄本1949年之三”。呂老有做筆記的習慣,這個小本中記錄了1949年6月至10月間,他在開國前夕參加會議的紀要和與重要領導人的談話。

  夏莉娜抄寫下了這樣一些內容:

  6 月3日,呂老與周恩來的談話:“原來中央估計兩廣很快下來……”6月8日,是周恩來的講話摘要,當前要辦的三件事:“一、軍事:西安有仗打,加速占領湘贛、兩廣,占領福建……二、經濟斗爭……三、召開政協(xié)會議及建立政府組織……”還有一段毛澤東關于當前形勢分析的談話,沒有注明具體日期。

  1949 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呂老被任命為鐵道部副部長。夏莉娜記得,筆記本的最后幾頁,除了有關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開會的內容,其余全部都是他最為關注的有關鐵路建設的消息。在采寫稿件時,她說,從字里行間,似乎可以觸摸到60年前新中國建立過程中的一個個歷史瞬間。

  未來得及的最后一個生日

  在黑板上寫下“不聲張”

  去年10月24日蕭克將軍逝世之后,呂老便有了“最后一位開國上將”的頭銜。

  瀏覽近一年來的報章雜志,除了國慶前夕密集刊登的大量歷史回顧文章,呂老的名字僅僅出現(xiàn)在三則新聞中:去年11月29日,北京市委原書記李錫銘逝世,今年1 月4日,北京市政協(xié)原副主席范瑾逝世,2月6日,浙江省委原第一書記鐵瑛逝世,他都曾對家屬表示慰問;名字羅列在眾多領導人中間,毫不醒目。

  呂老一生都是這樣低調。在他百歲誕辰時,家鄉(xiāng)政府和一些單位提出為他辦百歲生日,很多客人想要登門拜訪,都被他一一謝絕了。新華社記者徐壯志撰寫的稿件中提到,那一天“在北京西三環(huán)邊上一個靜謐的院落里,將軍家里像往常一樣平靜——自己百歲生日這一天,將軍是在閱讀中度過的!

  或許那一天惟一特殊的紀念,就是他穿上了一件鮮亮的紅毛衣。

  去年9月出版的一本雜志上,這樣描寫呂老書房中的陳設:書架上不僅有馬列著作,還有《中國大百科全書》、現(xiàn)代小說和中短篇小說以及他最近出版的回憶錄,還有一座“毛澤東號”火車頭模型,墻壁上掛著張學良、董必武等人的書法條幅,還有一幀上世紀80年代他參加全國老年網球比賽奪冠時的照片。

  呂老一直擔任中國網球協(xié)會主席,他打網球一直打到90歲才收拍。

  今年9月,呂老的兒子呂彤羽到中國網接受采訪,網民們很關心老人的身體。呂彤羽說,呂老把提綱翻來覆去看了4遍,“后來我妹妹怕他太累了,就拿其他的書把提綱哄下來!彼提到了一個細節(jié):因為呂老聽力有問題,再過幾個月就是呂老106歲生日,家人在黑板上寫字問他生日怎么過,他在黑板上回了三個字:不聲張。

  最后一次亮相

  與飛虎隊老戰(zhàn)士在一起

  根據(jù)可查的媒體資料,呂老最后一次出席重大活動并被媒體拍攝下來,是2001年9月5日在盧溝橋中國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舉行的美國飛虎隊援華抗日60周年座談會。一張當時開幕式上拍攝的現(xiàn)場照片中,呂老與飛虎隊老戰(zhàn)士代表坐在一起,看上去精神矍鑠,絲毫不顯龍鐘之態(tài)。

  有關呂老戎馬生涯的敘述,最令人稱道的傳奇經歷,大都流傳于冀中平原。1937年10月14日,他率部成立“人民自衛(wèi)軍”,在冀中平原上樹起了共產黨抗日武裝力量的大旗。直至晚年,老人一直清晰地保留著那天的印象:“那是一個秋夜,天空晴朗,月光明亮,我們大家踏著皎潔的月光,走上了抗日征途。”

  后來被電影演繹得神乎其神的地道戰(zhàn)和地雷戰(zhàn),就是呂正操在冀中平原留下的戰(zhàn)爭杰作,而他的名字更是令日本侵略者聞風喪膽。擔任美國合眾國際社和英國《泰晤士報》、國家廣播公司駐中國記者的美國著名新聞記者、作家哈里遜·福爾曼在《來自紅色中國的報告》一書中,這樣描述地雷戰(zhàn)的威力:

  “圍困日本人的一個常用的方法,便是在據(jù)點附近安放成百上千個地雷。有一個村莊由于這一方法運用得很成功,以致他們堅信自己擺脫了鄰近據(jù)點的威脅……”呂老后來對新華社記者徐壯志回憶說:“福爾曼說,其重要性并不在于這些原始武器的效果優(yōu)良,而是在于它清楚地反映出人民的作戰(zhàn)精神!

  呂老的兒子呂彤羽則透露了一件鮮為人知的事情:曾經擔任總統(tǒng)羅斯福衛(wèi)隊隊長的美國參贊卡爾遜,曾經采訪過呂老,他從共產黨那里學到了官兵一致的做法,當年那種艱苦奮斗的精神令這個美國軍人特別感動;氐矫绹,卡爾遜還曾參照共產黨的原則,組建了海軍陸戰(zhàn)隊的突擊隊。

  最后一個重大使命

  親自赴美會晤張學良

  晚年時,呂老曾完成的最后一個重大使命,莫過于赴美與張學良會晤。

  呂老17歲時參軍入伍,便是在張學良衛(wèi)隊旅一團三營九連,隨后調到旅部副官處當文書,又擔任過張學良的副官,曾是少帥十分器重的年輕軍官。晚年時,張學良在臺灣與大陸隔海相望,他曾對親人說,大陸有兩個部下他很想念,其中之一便是呂正操。

  直至1991年3月,張學良夫婦赴美國紐約探親,才與呂正操有緣一見?紤]到當時的兩岸形勢和張學良的處境,呂老前往美國探望少帥并祝壽是以私人會友的名義進行的。他帶去的禮物,包括一套京劇錄音帶、當年采制的碧螺春茶、畫家袁熙坤趕制的張學良肖像和啟功先生手書的賀幛。

  在美期間,張學良與呂正操曾有三次會晤,身為教徒的少帥甚至為此取消了一個赴教堂的約會。相關的書稿中記錄說:“當年的年輕少帥與更年輕的副官,如今都已進入人生的晚年,他們遙想當年,指點江山,無所不談。他們的感情如故,還是很親近,談得痛快而舒暢!狈质謺r,呂正操與張學良相約再見,企盼少帥能夠重新踏上東北故土。但遺憾的是,這個愿望最終未能實現(xiàn)。

  在這次短暫而難忘的會晤中,有一個細節(jié)如今被人們反復提及。因為呂正操赫赫有名的地道戰(zhàn),張學良開玩笑地把老友稱為“地老鼠”,他對“地老鼠”笑言:“我可迷信啦!信上帝!眳握倩卮:“我也迷信,信人民。”張學良說:“得民者昌!”呂正操回答:“那還是靠人民群眾!”

  鏈接

  將軍一生三件事

  打日本: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呂正操根據(jù)中央指示率部開赴冀中,改編為冀中人民自衛(wèi)軍,任司令員。1938年5月至1943年秋任冀中軍區(qū)司令員兼八路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其間,曾任冀中區(qū)黨委委員、冀中軍政委員會委員、冀中行政公署主任、冀中區(qū)總指揮部副總指揮。在冀中大地,書寫下赫赫戰(zhàn)功。

  管鐵路:呂正操于1949年1月至10月任軍委鐵道部副部長,解放后歷任鐵道部副部長、部長等職。呂正操最感興趣的是進藏鐵路工程,早在1958年9月,青藏鐵路第一階段開工,至1960年鋪通97公里。其后青藏鐵路兩度下馬,兩度重啟,直至2006年7月全線貫通。

  打網球:呂正操一直擔任中國網球協(xié)會主席職務,他曾說:“我不能光掛個名字,我這個主席要一直當下去!”90歲后,在醫(yī)生和家人的再三勸阻下,他停止了網球運動,對此他曾風趣地說:“網球我實在打不動了,現(xiàn)在只能給人家去發(fā)獎了!(周健森)

    ----- 文化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