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輔導員來視察,我們8個人誰也沒與他搭話,也懶得問候,最后他不知所措,只好離開了我們宿舍!遍_學后不久,山東大學大三學生趙希對記者講了輔導員在他宿舍遭冷遇的這一幕,“我們也不知該跟他說點什么,他說的都是老一套,慢慢就成了這樣!
學生對老師的“軟抵抗”現象在大學校園里并不少見。一些學生見到老師總是躲著;有時課堂上老師講得很精彩,學生卻沒有任何表情……“師生關系很生疏,有時一學期下來,學生都不會與任課老師說一句話。”馬上就要畢業(yè)的大四學生王榮悅說。
每學期的第一堂課,在山大物理系任教的劉老師都會在黑板上寫下自己的聯系方式,希望能用這種方式和同學們溝通。但每次他都很失望。他說:“每年只有那些‘掛科’的同學在萬不得已的時候才來找我。”站在死氣沉沉的教室里,看著昏昏欲睡的學生,年輕的劉老師很困惑:“難道我的課真的沒有吸引力?學生們每天都在干什么呢?”
打游戲、上網、逛街、戀愛,這些已經成為一些大學生的常態(tài)生活,而學習則成為他們的“業(yè)余愛好”。
社會學系的一位同學對記者說:“學習不需要擔心,考試簡單,老師會告訴你答案,課上與不上都無所謂,所以不需要理會老師。”
“現在學生太多,要想達到師生間的親密交流,我感覺力不從心!鄙綎|財政學院經濟系的尹老師告訴記者:她目前在兩個本科年級上課,共有400多人,假如和每個同學交流一次用30分鐘,每天工作8小時的話,大約一個月才能完成全部交流。然而她還要給研究生上課,做課題,搞研究,“就是每天工作12小時,要完成這些任務也是不可能的!
在她的記憶中,老師布置作業(yè)時,學生喜歡“討價還價”,交作業(yè)的日期也往往遭到集體抗議,一拖再拖,老師也習慣了“妥協”!艾F在的學生我沒有勇氣管,他們的個性太鮮明了,但我并不想一味指責學生,時代在變,各種社會關系都在變,師生關系能不變嗎?”尹老師說。
“我認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師生關系是高等教育應該堅持的方向!痹谏酱髲氖滦麄鞴ぷ鞯乃诬姴ㄕf,“大學實行的是一種相對松散的管理模式,這有助于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和獨創(chuàng)性,所以高校教師更應該注重與學生的心靈交流,而不僅是在課堂上完成‘我說你聽’的教學過程。” (記者 董卿 實習生 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