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教版語文教材大幅撤掉魯迅作品的消息,引來眾多爭議。據(jù)說,《藥》、《為了忘卻的紀念》等作品不見了,保留下來的只有《拿來主義》、《祝福》和《紀念劉和珍君》3篇。雖然人教社隨即否認將大幅削減中學課本中魯迅作品,但近年來在教育界和學界一些人士那里,裁撤中學語文課本中魯迅作品的聲音,卻時有所聞。兩年前,《阿Q正傳》不是也曾被“踢”出了某地的中學語文課本么……
“不同的時代都有自己特定的教材,教材的變化往往折射著時代的變化!币晃恢袑W語文研究員的這番說辭頗具代表性。他認為,時代在進步,作品和作家也都在增加,適當壓縮魯迅的作品,并非要拋棄魯迅,而是爭取選錄更多優(yōu)秀的作家或作品,豐富中學生的閱讀范圍。這樣的觀點不能說沒有道理,但不可作簡單片面的理解。
如果以“時代”作為作品優(yōu)秀與否的考量尺度的話,那么可以說,魯迅的作品是超越時代的,這是無論文學史還是社會史都公認的事實。而且,更為重要的,魯迅的作品絕不僅是以反映時代為特色,而是以闡釋人性深度為特質的。以“時代”為理由,說明魯迅作品過時了,應該講還是沒真正讀懂魯迅作品。
當然,魯迅的作品比較難讀。深邃的思考、春秋筆法和特定的寫作環(huán)境,決定了魯迅作品不是那么特別好讀。魯迅的研究者們曾經(jīng)坦言,沒有一定的學術積淀和人生實踐經(jīng)驗,是難以體驗魯迅作品的深義的。這種高水平的思想內涵,和高超寫作藝術表現(xiàn)手法,對于青少年學生來說,如果沒有良師釋其要義于前,要完全理解確實有點勉為其難。
可是,不那么容易讀,并不能成為大幅裁撤魯迅作品的理由。鄧小平同志曾經(jīng)說過,辦教育,“一要普及,二要提高,兩者不能偏廢。只普及不提高,科學文化不能很快進步……”不能因為不好讀,甚至讀不懂,就不要魯迅的作品。我們的中學語文教育,如果要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想水平,提高學生的寫作藝術表達能力,等等,魯迅的作品恰恰是合適的選擇之一。
筆者相信,人教社的語文教材不會也不應大幅削減魯迅作品。不過,時有所聞的“撤魯”之聲,倒應引起人們對如今中學語文課本選文乃至人文教育模式方面的某種擔憂。那就是用娛樂性取代嚴肅性、用可讀性取代思想性,社會上確實有這么一種以輕浮替代沉重、以低俗排擠崇高的價值傾向。如果這種傾向開始影響我們的教育,而所打的旗號就是所謂的“時代性”,后果會怎樣呢?這里,并不是說要我們的社會永遠沉重,那當然是不合理的,更不現(xiàn)實。但是一個不重視思想的社會,一個輕飄飄的社會,一個把精力用于玩文字游戲的社會,是不會有什么大出息的。這倒是為許多歷史實踐所證明了的!
魯迅作品,真的不該撤。王 多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