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盟!迸iL對中國高等教育的啟示
“常青藤盟!钡呐iL之所以成為校長,不是偶然的。她們都是優(yōu)秀的專家、出色的管理者。通過對她們的簡單介紹,我們可以看到她們有一些最基本的共同特點。
第一,高學歷。她們要么是在大學畢業(yè)后繼續(xù)攻讀碩士學位繼而攻讀博士學位,要么直接攻讀博士學位,或者是在短期工作后攻讀博士學位,而且全都拿到了博士學位。值得注意的是她們獲得博士學位的時間,分別是在1970到1975年間。即便是在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像她們這樣的女性,在二十七八歲時獲得博士學位,也應該屬于時代的佼佼者。也就是說,在她們的青年時期,她們已經顯示了對學習的渴望和非凡的智慧。
第二,潛心學術研究。她們全部都是博士畢業(yè)后即在高校任教,顯示了她們對學術的熱愛和從事教學和學術研究的志向。之后長期在大學工作,她們在各自的研究領域中都作出了突出貢獻。
第三,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在教學、科研的同時,她們也一直從事行政管理工作,一步一步從學科帶頭人到院系領導人再到最高的學術管理者教務長,逐漸顯露出了出眾的管理才能。
第四,成就突出,不負眾望。除了福斯特就任不到一年而外,其她的女校長雖然領導風格各異,但成績突出則是公認的。值得注意的是,她們分別是在50至60歲被遴選為大學校長的。50至60歲,可以說是一個人思想最為成熟、人生經歷達到頂峰的時期。在這樣的人生階段,一個人能夠做出什么樣的成績,也是不難想見的。
美國社會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為女性和少數(shù)族裔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發(fā)展的平臺。就學術界而言,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女性進入到了大學的各級領導崗位上。我再舉一些例子吧:
2004年8月26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宣布,任命53歲、時任耶魯大學教務長的蘇珊·霍克菲爾德(Susan Hockfield)為該校第16任校長。
2007年5月7日,美國普度大學(Purdue University)宣布,任命60歲的天體物理學家弗朗斯·考爾多瓦(France Cordova)博士為該校校長,同年7月16日上任。
2008年1月29日,紐約州的巴納德學院(Barnard College)宣布,任命年僅44歲的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黛博拉·斯巴(Debora L. Spar)為該校第11任校長。新校長7月1日走馬上任。
2008年3月4日,哈佛大學宣布,任命55歲的科學史教授伊芙琳·哈蒙德(Evelynn Hammonds)為哈佛學院(Harvard College,是哈佛的最重要的主體——本科生學院)的院長,6月1日上任。這是哈佛歷史上的第一位黑人女院長。
2008年3月10日,美國唯一一所以女性名字命名的瑪麗·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Mary Washington)宣布,這所具有百年歷史的州立女子學校將首次任命一位女校長。60歲的朱迪·漢普勒(Judy G. Hample)博士,將于今年7月1日履新,成為該校歷史上的第8任校長。
由此反觀中國的大學,令人感慨的地方有兩點。
一是中國的大學女校長實在是鳳毛麟角。在我國,具有博士頭銜的女教授、女專家學者不在少數(shù)。在高校領導人中,一般也比較注意選拔或是選配女領導人。但可惜的是,高校依然鮮見出色的女性領導者。
二是我國對“男60、女55”退休年齡的一刀切實在是匪夷所思。在美國,有許多年齡遠在60歲之上的教授,因為美國大學一般沒有教授退休年齡的限制,所以,只要他們愿意,他們就可以在教學、科研的崗位上干到自己不愿干為止。每當我看到他們甚至都70多歲了,還依然精神矍鑠、樂此不疲地工作著,快樂地走在校園中,就不能不感慨萬千。50到60歲,這個年齡段的人是成熟的,對學者而言更是如此。同時,我認為,社會應該更加注意“男60、女55”這條硬杠杠所帶給人的心理變化。當60和55歲分別成為人的心理極限時,一般而言,人們會在心理上提前作好準備,也就是說,男性大概在55歲、女性在50歲的時候(說不定更早),他們在心理上就“已經退休”了。這無形中所造成的損失,就更難以衡量了。
我們同樣期待,在中國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在高等教育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郭英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