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的土地市場再次上演大戲,前日,總建筑面積438萬平方米的廣州亞運城地塊,被富力、雅居樂及碧桂園聯合體以255億天價拍出,創(chuàng)下土地出讓總價、總面積的全國紀錄(據昨日《新京報》報道)。
在近期高層政策頻出“遏制房價上漲、打擊囤地”等背景下,亞運城地塊的出讓,很多地方讓人費解。其一,根據出讓公告,該地塊出讓后3天內必須首付40%的土地價款,一年后再付其余的60%。而就在5天前,財政部、國土部等五部委聯合出臺“土地新政”規(guī)定,今后拿地首付不低于全部土地出讓款的50%,分期繳納全款的期限原則上不超過1年。
其二,11月12日,國土部已經發(fā)出“限地令”,對房地產開發(fā)單宗土地給出明確限制,其中大城市不得超過20萬平米,意在防止囤地。而亞運城地塊的面積高達438萬平米,遠遠超過了政策限制,已有業(yè)內人士質疑如此大體量的土地怎能順利上市出讓?究其原因,恐怕是“限地令”只直接限制了“商品住宅用地”規(guī)模,而對于借城市配套建設、土地整理等名目的用地規(guī)模卻沒有明確。
廣州亞運城此次出讓,與國土部“防止、打擊囤地”的精神不甚契合,對比之前“土地閑置兩年以上便可收回”等規(guī)定效果形同虛設的原因可發(fā)現,地方政府在防止開發(fā)商囤地和以此遏制房價上漲方面,向來缺乏動力。比如,在去年底開始的一輪房地產救市政策中,數十個城市延長了土地出讓金繳納時限。
地方政府“經營城市”和“土地財政”的思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靠幾條“土地新政”就可以顛覆的,12月14日國四條出臺后,此輪房地產調控大幕已經拉開,為防止土地調控政策再次成為“稻草人”,不僅需要政策的細化,還需要銀行(監(jiān)控貸款流向)、證監(jiān)會(審查上市公司募資用途)等部門的配合,更根本的,則需要改革現行財稅體制,重新審視地方政府在財稅分配中的比例和位置。
□張曉玲(北京 記者)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