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成综合网2222,亚洲精品韩国专区在线观看,91精品91久久久久久无码啪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法治新聞

保護舉報人合法權益需法律及時跟進

2010年07月01日 15:36 來源:河南日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程文華

  舉報違法犯罪行為,是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在2010年檢察舉報工作論壇上,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材料顯示,近年來,檢察機關根據(jù)舉報線索立案的案件數(shù)占全部立案總數(shù)的70%左右,舉報已經(jīng)成為國家司法、紀檢機關查處違法犯罪行為的利器。但是,向檢察機關舉報涉嫌犯罪的舉報人中,不少人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打擊報復或變相打擊報復。

  舉報人屢遭打擊報復,揭示了我國目前司法制度亟須加強和完善。保護好舉報人,這不但是保護公民權利和公民人身安全的需要,也是推進我國司法制度健康發(fā)展的需要。

  首先,對舉報人要依法保護。保護舉報人,需要在法律層面明確國家應當向舉報人承擔何種責任,明確舉報人和受理舉報機關之間的法律關系性質,突出以保護舉報人權利為原則的系統(tǒng)的制度和程序建設。盡管我國對公民舉報權的保護,在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等法律和其他法規(guī)中有一些原則性的規(guī)定,中紀委、監(jiān)察部、審計署、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以及其他一些國家行政執(zhí)法部門也都制定有各自相關的舉報保護規(guī)定,但這些法律法規(guī)往往過于抽象,缺少具體的可操作性。與發(fā)達國家嚴密的證人保護制度相比,我國立法和具體舉報落實制度都明顯滯后。比如德國《刑事訴訟法典》第68條規(guī)定:證人可不對個人情況作出回答,確定其身份的文件要存放在檢察院保管。我國《刑事訴訟法》第85條雖然規(guī)定司法機關對要求保密的舉報人應當為其保守秘密,但案件進入審判環(huán)節(jié)后,舉報人作為證人必須在提供證言時陳述真實身份信息,所謂保密承諾也就化為泡影。

  其次,要嚴格案件辦理程序。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舉報材料被層層轉發(fā)后,竟然落到被舉報人的手中,舉報人的處境就可想而知了。雖然近年此類現(xiàn)象有所減少,但舉報信息泄密問題仍然時有發(fā)生,往往案件尚未啟動,被舉報人已聞風而動,四處托關系來“擺平”,對舉報人進行利誘或恐嚇。而香港特區(qū)的廉政公署平均每年有近3000宗貪污舉報,由于實行嚴格“單線聯(lián)系”制度,至今沒有舉報者因資料外泄而遭報復,其縝密的案件辦理程序等制度是至關重要的。

  第三,要嚴厲懲辦打擊報復者。打擊報復行為具有強烈的主觀性,是一種明知故犯的行為。我國《刑法》第254條規(guī)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假公濟私,對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舉報人實行報復陷害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jié)嚴重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弊罡呷嗣駲z察院《關于瀆職侵權犯罪案件立案標準的規(guī)定》中“報復陷害罪”的立案標準是:導致舉報人或其近親屬自殺、自殘造成重傷、死亡,或者精神失常。這也就是說,如果沒達到舉報人被報復得自殺的“標準”,司法機關就無法啟動刑事追究機制;且即使打擊報復造成舉報人自殺,該罪的最高刑期也只有七年。由此可見,盡管《刑法》規(guī)定了報復陷害罪,以保障舉報人的合法權益,但因立案門檻過高、刑罰太輕,不足以震懾違法者。對打擊報復者必須要降低立案門檻,加大懲處力度,直取打擊報復者的“命門”,使其不敢鋌而走險。

  第四,要切實解決有關“邊緣”問題。對于利用職權對舉報人進行“隱性打擊報復”,因其手段“合法”、行為隱蔽、難于界定,而一直被認為是難以解決的“邊緣死角”。在這方面,一些成熟的國外制度值得借鑒,以彌補我們立法領域的明顯缺陷和疏漏。例如,美國專門設立了“文官制度保護委員會”,遭打擊報復的個人可直接上訴至該委員會組織聽證會,并作出包括降級、開除公職或處罰金的最終裁決。只要我們切實樹立為舉報人負責的精神,加之法律的保障、制度的健全,并認真執(zhí)行,各類“隱性打擊報復”舉報人的行為,其“合法化”的外衣就會被剝去,他們的骯臟行為就難以得逞,舉報人的合法權益就會得到有效的保護。

參與互動(0)
【編輯:吳博】
    ----- 法治新聞精選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