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瞭望東方周刊》發(fā)起、中國市長協(xié)會等機構參與的“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評比出爐,杭州名列第一,沈陽、寧波、青島、成都等城市以各自的魅力詮釋了幸福。此次幸福感評比內容涵蓋城市各方面,包括生活節(jié)奏、人情味、生活便利程度、自然環(huán)境、安全感等等,由每座城市市民為自己的城市打分,共收到有效問卷276萬份,網絡點擊3000萬次。
看到“最具幸福感城市”評比,想起前幾天公布結果的“中國最快樂城市”評比,感覺我們的城市評比有了一個價值轉向,形象、速度、GDP等物化的發(fā)展符號越來越邊緣化,人的生活感受越來越成為評價城市的主流、強勢、公認的價值標準,城市也越來越傾向于追求“最具幸福感”、“最快樂”、“最宜居”等當作張揚城市形象的符號。
前一兩年,輿論空間中競逐和喧嘩的還是這類城市排比:什么房價最具競爭力城市、房價最有潛力的城市、發(fā)展速度最快的城市、最具豪宅潛力的城市、最具國際化形象的城市、GDP增長最快的城市、最宜商的城市等等———可如今看來,這些符號已漸漸被邊緣化和污名化了。
這種轉變后面是城市發(fā)展話語權的爭奪。顯然,最宜商也罷,房價最有潛力也罷,其中掌握著話語權的是官員、外來投資商、房產商等方面,評比往往圍繞著他們的利益偏好而設置。房價最有潛力房產商越能賺錢,GDP增長越快官員的政績資本就越雄厚,最宜商也就最有利于資本追逐利潤。
在這場城市發(fā)展話語權的爭奪中,公意占了上風,“城市適不適合人居住”、“生活在其中的人幸不幸福、快不快樂”逐漸主導著城市的排名,高房價、高生活成本成為“過街之鼠”,高增速、外觀形象退居邊緣,幸福感、和諧指數、人情味、生活節(jié)奏等反映人本主義的價值越來越強勢。
從“發(fā)展最快”到“最具幸福感”,話語權爭奪中的人本勝利是很大的進步,但更加期待另一層次上的話語權能完全回歸公眾,就是“幸福感”這類主觀的感覺能真正地由公眾自己表達和闡述,幸福感的考量應該由公眾和民間主導!靶腋8小眽哼^經濟數據,而且純粹由公眾自己表達,真正反映民生感覺,這才是一個完整的話語權。
□曹林(北京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