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慶發(fā)長齊肩,精心燙過,還染了色。生活中的她,顯得硬朗而利落。
1958年的國慶節(jié),趙國慶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普通家庭里。對她來說,50多年來,從柴米油鹽到衣食住行,自己生活的點滴變化,就像從黑白電視到彩電,畫面和色彩都越來越豐富了。
從趙國慶記事起,家給她的印象就是溫暖的,但又是擁擠的。
“我們家姐弟5個,一家7口擠在一間小屋子里,每天臉碰臉、背靠背!壁w國慶回憶說,買什么東西都得排長隊,買個瓜子都得用副食本,每年就盼著過年時能吃頓好的。當時鄰居家有一臺9吋的黑白電視機,吃過晚飯,趙國慶就和弟弟們搬著小板凳,跑到鄰居家里看電視。
1978年,剛滿20歲的趙國慶參加了工作,單位是西城區(qū)防疫站。“那個時候,人們對防疫沒有明確的概念,覺得防疫就是殺‘四害’、滅蚊蟲!壁w國慶自己也說不清楚當初具體做什么工作。
當時,趙國慶和同事們都是從附近各個街道招來的,沒有任何相關專業(yè)的背景。防疫站的辦公場所是一棟簡陋的小樓,本來就狹小的院子里硬擠出一塊地方,養(yǎng)起了實驗用的兔子。
1984年,趙國慶結(jié)了婚。“我唯一的嫁妝就是一臺‘無敵牌’縫紉機!被楹,趙國慶和愛人擠在一間9平方米的平房內(nèi),公公只能在臨時搭建的廚房里棲身。一想起當時住房的簡陋、狹小,趙國慶至今仍感覺脊背發(fā)涼。
四合院里沒有廁所,去最近的公共廁所也要走3分鐘的路。最令趙國慶無法忍受的是,屋子里沒有暖氣,本來就無處立足的家里還得生個爐子。因為不會生火,爐子時著時滅,趙國慶為此沒少抹眼淚!熬瓦@樣,冬天我在家還得穿大棉襖,有時候還得戴著帽子!
住上寬敞明亮的樓房,成了趙國慶心里最大的盼望。1991年,單位給趙國慶分了一套過渡房,她高高興興地搬了進去。
沒想到,好事接踵而至。2002年,趙國慶又得到一份大禮!皢挝辉诓浇o我分了一套120平方米的大房子,光客廳就有20平方米,暖氣、熱水都有了,小區(qū)里還有綠地。”說起現(xiàn)在的大房子,趙國慶一臉滿意的表情。
趙國慶還清楚地記得自己在新家過的第一個春節(jié):寬敞溫暖的客廳里,彌漫著餃子的香氣,一家人坐在舒適的沙發(fā)上看著大彩電。而那臺9吋的黑白電視機,已經(jīng)走進了記憶。
雖然家離上班的地方遠了,但趙國慶一點也不擔心!艾F(xiàn)在交通多方便啊,地鐵、公交哪兒都能去,想想原來那會兒出趟門不容易,多近的地方都得倒幾次車!
工作環(huán)境的變化,也讓趙國慶充滿驕傲之情——原來的西城防疫站改成與國際接軌的西城區(qū)疾控中心。“現(xiàn)在的辦公條件比原來好多了。人們也逐漸意識到,預防其實應該比看病更重要,疾控越來越受重視了!
近兩年,趙國慶所在的單位進了很多年輕人,全都是醫(yī)學或者相關專業(yè)的大學生、研究生。政府加大了投入,檢測設備更新了,工作分類也更加細化,單位去年還參加了北京奧運會的公共衛(wèi)生保障。
生活中的趙國慶喜歡旅游,單位每年都會組織職工去各地游玩兒。趙國慶拿出一摞相片告訴記者:“九寨溝的、大連的……真沒想到,這次還能有機會去香港!
因為名字,趙國慶容易被誤認為是男士,常常被寫成“先生”,她曾經(jīng)一度想改名!暗F(xiàn)在不改了,而且覺得這名字給我?guī)砗芏嘈疫\。每年過生日,別人都不忘給我發(fā)個短信、說句祝福的話,不就因為我和祖國是同一天生日嘛!(記者 崔麗 實習生 歐陽駱沙)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