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26日電 香港《星島日報》刊登文章《當兵馬俑變成木乃伊》,對電影《盜墓迷城3》做了評論。原文摘編如下:
英文片名為《Mummy 3》之《盜墓迷城》第三集,當然并無不妥;然而細看內容,便會發(fā)現(xiàn)這個本該是“木乃伊”的稱謂,被放到描述中國秦始皇異變邪魔的故事里,不禁使人感到詭異。情形就如電影內的特技,由第一集至今都是要邪氣化身的大反派,面上盡是火光與碎片剝落,卻掩不住目露兇光這一副猙獰面目,或許就是西方想象的異類,把埃及神圣的亡人尸首,等同了中國帝王的遺骸軀殼。所說的,就是那變質的想象,置東方于不義,而同時要華人演員當上幫兇。
我對好萊塢電影并非全然反感,亦承認它以電影制造娛樂的貢獻,甚至一直為電影研究提供豐富課題。然而不能否定的,是它以霸者自居,同時制造片面世界觀照與單薄思維。最明顯不過的例子,可算是“兵馬俑”不等于“木乃伊”,但在《盜墓迷城3》內,前者被主角父子多次說成是“Mummy”,就可見那不打自招的荒誕。當然電影倒是娛樂至上,更無必要細察里頭秦始皇是否與歷史相符;然而問題卻是,華人參與的片面想象,會否永無休止?
這些片面想象,早在華人未正式參演好萊塢電影之前,就已在白人的角色扮演里,打造對東方人的標簽與定形,例子可見于Boris Karloff(上世紀三十年代起演出多部《科學怪人》的演員)與Christopher Lee(《星戰(zhàn)前傳III》飾演Count Dooku)就曾同樣涂黑臉頰,再以膠紙貼在雙眼內側,把眼拉得細長,而裝出想當然的華人五官,飾演Fu Manchu系列(一個由上世紀三十年代拍到六十年代的亞洲賊幫故事)。這種在外觀上對華人的定形,甚至制造因角色而來的種族想象,就充分看到那西方凝視下的電影世界,原來早就不在華人控制之列。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幾曾令人興奮的本土電影發(fā)展,就是香港影人到好萊塢的機遇更趨多面,亦脫離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成龍借嘉禾投資《炮彈飛車》的再現(xiàn),不再純粹以觔斗與踢腿示人,而真的“有戲可演”。周潤發(fā)以《血仍未冷》(1998年)身先士卒,可見其積極扮演華人殺手的流離飄泊;然而問題卻是,西方電影雖已不再以面譜來定形華人,卻相信華人圈子都如《龍年》(1985年)的世界,乃像唐人街的烏煙瘴氣。這面把華人照得又黃又黑的鏡子,到周潤發(fā)的《再戰(zhàn)邊緣》(1999年)仍揮之不去。
在浸會大學羅貴祥教授的英文論著《Chinese Face/Off:The Transnational Popular Culture of Hong Kong》里,形容這種華人形象為“雙重否定(Double Negation)”:先是否定了香港電影/人,繼而否定了對香港人來說,本已有負面想象,卻同時是西方標簽下的中國人。撇除成龍以鬼馬動作包裝的好萊塢喜劇,李連杰每每扮演的是內斂忠誠角色,必然如《致命英雄》(2000年)、《猛龍戰(zhàn)警》(2001年)、《同盜一擊》(2003年)與《搏.激.戰(zhàn)》(2007年),都更像其《不死狗》(2005年)般要把角色置于邊緣身份(更遑論那是香港抑或中國人),在弱勢反擊。
“否定”不止于此,因為還有周潤發(fā)飾演的泰王(《安娜與國王》,1999年)與新加坡海盜(《魔盜王3》,2007年),楊紫瓊飾演的越南特務(《新鐵金剛之明日帝國》,1998年),章子怡飾演的日本藝伎(《藝伎回憶錄》,2005年)與鞏俐飾演的日裔太太(《沉默的羔羊前傳之揭開罪幕》,2007年)等等。在此并非如內地反對聲音所指,那是對華人身份的侮辱;而是想指出華人演員的可塑性,多被用以展示好萊塢電影內亞洲人物的多元多面——“否定”不再,卻更難分難解,因為這是華人演員持續(xù)為好萊塢所豐富的亞洲觀照。然而這卻遠非能夠主宰如《盜墓迷城3》的故弄玄虛,而唯有白白地看它把中國文明惡搞得如封干尸骸,脆弱易碎,就如片中的李連杰,比任何前作都反擊不得,一刀致命。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