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0日電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10日刊文說,巴西的里約熱內盧獲得國際奧運青睞,成為2016年主辦奧運會的城市,有著多重意義。相信到了2012年里約奧運正式登場,世人賦予更多注意后,進一步會發(fā)現“拉丁美洲價值”有認真面對的必要。
文章摘編如下:
巴西的里約熱內盧獲得國際奧運青睞,成為2016年主辦奧運會的城市,有著多重意義。
從奧運而言,也該是里約熱內盧,而不是東京、馬德里和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親推的芝加哥,這3個城市都主辦過奧運會,再辦不過錦上添花,確實該給里約“第一次”的機會,而這個第一次,也包括拉丁美洲。推廣奧運,當然不該忽略拉丁美洲這塊廣大的土地和人民。依這個邏輯,當非洲、中東一些國家具備承辦奧運的實力后,奧運會也該走進“邊陲”。
就呈現奧運的不同樣貌而言,里約熱內盧也讓世人高度期待。在2008年北京奧運極度有序、極度炫麗的表現之后,2012年倫敦奧運要怎么超越京奧,確實煞費苦心。倫敦奧運將凸出英國式、歐洲風的特色,應不在話下;問題是歐風英制早為世人熟悉,如何出奇制勝、一新耳目,難度甚高。相對地,光是巴西的森巴和足球,人民歌勁舞的熱情,就足以讓人血液沸騰。2012年,一場絕對不同的奧運,一場讓人high到不行的盛會,讓人有無限想象空間。
于是,巴西已提前躍上國際舞臺,受世人正視,并帶起了拉丁美洲。
這里不缺魅力領袖,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古巴的領導人,都能鼓動風潮;這里蘊藏豐富,農林漁牧到石油礦產都是世界前茅或第一;這里較缺的是管理文化,但是知識技術移轉不難,“金磚四國”巴西列榜,說明憑借天然資源、人為努力,迎頭趕上并非亞洲專利。
于是,一向因美國重北輕南的美洲邊區(qū),已躍動起來;一向是“美國后院”的拉美,逐漸分庭抗禮,不再唯命是從。而中國早已著鞭,在經濟上盡量采購拉美資源,長期的合同已穩(wěn)固了雙邊關系及發(fā)展格局;在政治上則以經貿作后臺,與拉美桴鼓相應。
競逐此長彼消,在政治交鋒、經濟爭奪中,相信到了2012年里約奧運正式登場,世人賦予更多注意后,進一步會發(fā)現“拉丁美洲價值”有認真面對的必要。這里不大搞軍備威脅鄰國,基本上是和平主義當家;這里經濟逐漸熱火,人民生活改善、素質提高,能夠真正享受生活、熱愛生命;這里注重運動、喜愛歌舞,社會文化多采多姿,沒有這樣那樣的包袱如民族屈辱感需要平復,因此能以較平衡的心態(tài)面對世界。
回頭看看其它區(qū)塊,相對于北歐的清冷,寧取拉美的熱力,生命可燃燒發(fā)光。這便是“邊陲之美”,而且南勝于北。2012年世人將注視拉丁美洲崛起的新潮。(陳裕如)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