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6月1日電 據(jù)美國《星島日報》報道,美國一位命途多舛的華裔女孩林嘉美(Kellie Lim,或譯林凱莉),八歲時因腦膜炎切除了右臂及雙腿,失明的母親就一直鼓勵她勇敢活下去。這個殘障女子不但克服了重重難關(guān),成為洛杉磯加大(UCLA)這所名校醫(yī)學院2007屆榮譽畢業(yè)生,成績名列年級前15%,更已被聘為UCLA兒童醫(yī)院住院部醫(yī)師,重點研究兒童過敏和傳染病學。她說,兒科醫(yī)生是一個很特殊的職業(yè),不僅是為孩童治病,也涉及到父母,等于是在為整個家庭問診,很有挑戰(zhàn)性。日前該報記者對其即行了專訪。
兩根手指的故事
等在洛杉磯加大(UCLA)醫(yī)院問訊臺前,不用介紹,記者已認出迎面走來的林嘉美,因為她只有半截右臂。記者習慣地伸出右手,林嘉美伸出的是左手,在兩手相握的時刻,記者才發(fā)現(xiàn),這是一只僅有拇指和中指的手掌,其它三指都被截掉一半。
采訪先從“手”說起。很難想象,一位只有2根完整手指的人,如何能啟動計算機打字?林嘉美說,“不用擔心,我打字的速度很快”。可是,兒科醫(yī)師要做手術(shù)怎么辦?“不用動刀,我主要是診斷和處方,手術(shù)另有醫(yī)師”。但是,她可以用一只手為病人注射和抽血。
記者請教中文姓名時,林嘉美接過筆記本擱在膝蓋上,用半截右肢壓住本子一角,左手寫下了“林嘉美”三個字。截肢以前她用右手寫字,截肢后改用左手。在被問及為什么右臂沒有佩戴假肢時,她說,平時用不著,學習和生活并無不便,只有特殊需要時才會用。
“我想成為一個醫(yī)生,從來就沒有放棄過,我不在乎只有一只手,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我不喜歡說干不了,因為這對我毫無意義。我愛病人,喜歡同他們交談,簡而言之,我有自己的原則,這個觀念來自于我的家庭”。
崎嶇和輝煌的人生
林嘉美介紹說,自己出生于密執(zhí)安州(Michigan),在底特律郊區(qū)長大。父親是香港移民,8歲時來美國;母親是廣州人,16歲時移民。她成長于第一代移民家庭,幼年時讀過兩年中文學校,會講一些臺山話和一點點普通話。
林嘉美的父親是一名化學工程師,也是當年家中唯一的收入來源。林嘉美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現(xiàn)在,姐姐是密執(zhí)安州的執(zhí)業(yè)律師,弟弟仍在那里上大學。
她的母親在年輕時就不幸失明了,但她還是包辦了大多數(shù)家務,每天為三姐弟做飯、洗衣,幼時還送三人上學。三年前林嘉美媽媽臨終時,希望她將來成為一名兒科醫(yī)生,這也是她決定選擇兒科醫(yī)學的原因之一。如今,愿望實現(xiàn)了,但是,母親不在了,不過,她表示母親是她心目中永遠的榜樣。
林嘉美指出,在8歲時她感染了細菌性腦膜炎(Meningitis),被迫截去兩條小腿和半截右臂,但手術(shù)5個月后就返校上學了。在密執(zhí)安州完成了初等教育后,考入西北大學攻讀生物和亞美研究,2002年取得學士位。工作一年后,2003年來到UCLA醫(yī)學院,今年取得醫(yī)學博士(M.D.),6月1日晚出席畢業(yè)典禮,6月14日上班,開始新的職業(yè)生涯。
林嘉美稱自己的童年有過如此不幸的經(jīng)歷,厄運傷害的不僅是我個人,還有她的全家。但磨難也可以成為生活的動力,激勵她從事兒科醫(yī)學的研究。
兩條假腿的足跡
采訪結(jié)束后,記者轉(zhuǎn)了一圈才找回停車場,未料在那里又見到林嘉美。但這一回不是迎面相遇,而是身后相隨,林嘉美并沒有看見記者。林嘉美的右肩背著一只手提包,半截右肢挾住背帶,只有左臂在擺動。她的雙腳是兩只假肢,行走時左右肩膀有些起伏,但是速度不慢,同正常人一樣。
截肢后18年,她依靠輪椅和假肢行動,如今行走自由,并且學會了開車和游泳,還嘗試過騎馬和雙人跳水等運動項目。從8歲至26歲,從小學生到醫(yī)學博士,從輪椅到假腿,從被醫(yī)生宣布“僅有85%”的存活希望,到如今笑聲朗朗的兒科醫(yī)師。林嘉美就是這樣一路走來,雖然荊棘叢生,崎嶇坎坷,但是一直努力攀向光輝的頂點。
臨別前,記者請林嘉美向亞裔殘障人和新移民小區(qū)說幾句話。她想了想說,“過去18年來,我的遭遇很難用語言來描述,如果要說什么,也許是每個人對自己做的事情要有信心,了解自己在做什么,并能持之以恒。如果你真想達成目標,你就能開掘一條成功之路”。 (丁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