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30日電 培養(yǎng)孩子的過程是艱辛的,也是快樂的,更是人生經驗的積累。美國《僑報周刊》日前刊登了旅美華人陪伴兒子成長的故事,將給讀者帶來育兒的深深啟迪。原文摘錄如下:
去年的圣誕節(jié)格外溫暖!圣誕節(jié)之夜,久不見面的兒子DavidKe(柯迪)從曼哈頓趕回來。我們一家三口,在自家的飯廳,享用著老公柯業(yè)智花了一下午時間準備的佳肴。在這個晚上,沒有了工作的壓力和煩擾,沒有生活中的種種不悅,有的只是一份愜意,一份溫馨,一份祥和。一股融融的暖流在我心中不斷地漫延,升騰。
“天倫之樂”四個字不知怎地一下子躍入腦海。我不知道“天倫之樂”用在自己身上是否嫌早了一點,好像有了孫子孫女輩的人才敢用此詞,但我真的極開心,極幸福。兒子日漸高大的身影、溫柔體貼的言談話語和舒心的微笑都讓我心中的母愛的感覺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以紐約為起點
David Ke是我們惟一的孩子,2006年畢業(yè)于紐約大學商學院(New York University/Leonard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現(xiàn)在J.P.Morgan Chase曼哈頓總部的投資銀行工作。
2002年,他從我家所在的Paramus(博根郡)高中畢業(yè)。原先一直聲稱要到外地上大學的兒子突然表示想留在紐約、新州一帶,我和老公對兒子的決定萬分欣喜。那首歌是怎么唱的來著?“兒行千里母擔憂”,我們最怕,最舍不得的就是他遠行。
David小的時候曾離開我們幾年時間,我們曾飽嘗那種牽腸掛肚的思念帶來的種種苦楚。我們真怕他又要遠游,真怕那種揪心的思念再次的折磨。但因為尊重孩子,我們對他的去向一直沒有明確表態(tài)。而他卻選擇了留在紐約,留在我們身邊,這分明是上天賜給我們的最好禮物!于是乎,激動、興奮過后,我們和兒子商量著挑選學校。
David相中了紐約大學商學院。不少這個年紀的年青人對今后從事何種專業(yè)尚在挑選之中,但David明確表示他選擇學金融。為了向紐約大學表示無限向往和情有獨鐘,兒子申請了early decision。幾周后,學校果然接受了他的申請!
四年的大學生活,David一直住校。和所有在紐約上學的孩子們一樣,NYU的生活既緊張,又多彩多姿。他迷上了這座神奇的城市。紐約的經典,紐約的風華,紐約川流不息的各色人流以及紐約咄咄逼人的都市節(jié)奏深深吸引著David這一代青年。我和老公都知道:孩子已經離不開紐約了!
四年大學生活一晃即逝。David畢業(yè)前半年,正當我和老公盤算著要不要詢問他找工作的事的時候,他卻回家向我們宣布了一個消息:他已受雇于J P Morgan Chase,一畢業(yè)就去上班,去紐約上班。
David是幸運的。他上學及找工作都出奇的順利。但細想下來,萬事皆有其因。David看似灑脫的生活軌道,其實是與他自信、自強、自立的個性分不開的。作為一個母親,我也和大部分華人家長一樣,溺愛孩子。但生活慢慢教會了我一件事,那就是要學會尊重孩子,鼓勵孩子,給孩子充分的自主空間。既要做孩子的父母,又要做孩子的朋友。這樣孩子才能真正長大成人。
不要強迫孩子
我們不少家長,他們一邊在寵溺孩子,同時又患有對孩子的強迫癥?纯匆恍┖⒆觽冋n余及節(jié)假日的安排吧:學琴,學畫畫,學跳舞,學中文,補數(shù)學,補英文,上Kumon,再加上學校的各種運動及各類club的活動。嗚呼!這些可憐的祖國花朵們真是忙呀!記得兒子上小學時,我們曾邀請一位華人小朋友來我家玩。后來那孩子的父親打電話來,婉言謝絕了邀請,理由是太忙。我說如果父母忙,我們可以去把那孩子接來我家。但被告知,不是父母忙,是小孩太忙,是孩子沒時間過來玩。我無言以對。
誠然,課余活動對孩子們的身心大有益處。但問題是不能安排得太多,而且這些安排也不應以父母(而應以孩子)的意志為轉移。David小的時候,我們也曾一度隨波逐流地逼他學鋼琴。但看到他痛苦不堪的表情,我心一軟,就沒有花錢買鋼琴,而換了小提琴。事實證明我此舉無比英明:兒子的琴拉得極一般,高中畢業(yè)后就不碰了。
看看今天我們周圍的大學生們,還有幾個對彈琴、畫畫樂此不疲的?當然,如果孩子有特長,或對某些活動極其喜愛,家長的熱情就是催化劑,有春風化雨的奇效。否則,家長還是多聽聽孩子的意見為好。
相信我,只要是孩子們甘心情愿做的事,其效果多半會超出家長的想象。現(xiàn)在的孩子有幾個不是奇才?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