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8日電 據加拿大《環(huán)球華報》報道,作為華裔作家,崔維新被稱為“加拿大最有講故事天賦的人”,富有想象力的作品描寫加國華人的生活,所著各書及無數散文被喻為加國文壇的里程碑。他能在加拿大主流社會享有盛名,給人以深刻印象。
雖然崔維新不是一位多產作家,但他每部作品都是精心之作,筆觸細膩莊諧并重。尤其是其處女作,一出二戰(zhàn)期間的愛情悲劇,好評不斷,被認為“賺走無數眼淚”。
作為一位有東方文化背景的加國公民,崔維新格外強調包容,為多元文化鼓與呼。也正因為如此,他的一句名言就是:“接納差異,以求團結”(Unity Through Diversity)。對他來說,發(fā)現事物是文學的基點,故事的力量在于賦予生活的意義,在這方面多少話都是說不夠的。
獲頒榮譽博士
不久前在卑詩大學(UBC),崔維新(Wayson Choy)就加拿大多元文化和少數族裔定位,發(fā)表了專題演講。這是第七屆卑詩大學—勞里埃機構多文元化演講會(UBC-Laurier Institution Multiculturalism Lecture)的主要活動,創(chuàng)立于2004年,主旨是通過不同層面的探討分析,支持加拿大多元文化發(fā)展,并邀集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講者,分享他們作為加拿大一分子的感受。
在陳氏中心的現代化劇場里面,崔維新發(fā)表了題為《我們已經到達了嗎?》(Are we there yet?)的演講,以他的親身經歷道出一個在成長過程中,受到不同甚至互相矛盾價值和文化影響的移民或移民后代心境,以及自己如何在這種挑戰(zhàn)下,令整個人生更輕省也更豐盛。
時隔不久,安省洛里埃大學(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公布,頒發(fā)榮譽博士學位予四位杰出人士,以表揚他們成就,其中就包括崔維新。屆時崔維新獲頒榮譽文學博士學位,頒授儀式剛在6月9日于該;F盧(Waterloo)校園舉行。
溫市華埠歷經滄桑
1939年,祖籍廣東客家的崔維新出生于溫哥華,后被收養(yǎng),并在溫哥華唐人街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
養(yǎng)父母年輕時移民加國,養(yǎng)父是海輪上的司廚,養(yǎng)母當女傭。崔維新不會講普通話和他父母講的臺山話,但戲稱自己會說“溫哥華語”,“即很初級的臺山話、廣東詞匯和英語語法混雜在一起!焙笤诒霸姶髮W學習寫作,他是班上唯一華裔學生,直至今天在加國英語文壇上,仍未出現與其比肩的華裔作家。在卑大修讀文學期間,他師從加拿大著名詩人兼小說家伯尼(Earle Birney),以一部獲得麥克米蘭獎的短篇小說《波浪的聲音》(The Sounds of Waves)引起評論界傾目。
早年在唐人街的生活,永遠是崔維新寫作的源泉。他說:“我們分享故事,我由衷地認為,好故事,是人類的故事,沒有任何界線或種族壁壘。”崔維新盡管不懂中文,但對自己在溫哥華唐人街的童年生活卻充滿留戀和回憶。
崔維新移居多倫多后,自1967年起,執(zhí)教于多倫多哈姆勃學院(Humber College),出任學院文學教師,開設過備受歡迎的英語寫作課程。他還是哈姆勃作家學校的教授,連任三年多倫多卡湖茨劇團總監(jiān)。在學院教授寫作直至2004年退休,然而他的教學生涯卻至今沒有終止。
參與互動(0) | 【編輯:王媛媛】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