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3月30日 星期二
站內(nèi)檢索
頻 道: 首 頁 | 新 聞 | 國 際 | 財 經(jīng) | 體 育 | 文 娛 | 臺 灣 | 華 人 | 科 教 | 圖 片 | 時 尚
  精品商城 | 短 信 | 專 稿 | 出 版 | 供 稿 | 產(chǎn) 經(jīng) 資 訊 | 廣 告 服 務 | 視 頻 | 心路網(wǎng)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社會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新聞周刊:現(xiàn)代女性的迷失-在家與社會之間彷徨

2004年03月30日 09:06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人類學家海倫·費希認為,女人將是21世紀的“第一性”。而在這個世紀之初,女性的首要的任務,仍舊是為自己尋找一個合適的角色定位,以及爭取自己該得的權利

  本刊記者/李徑宇

  年輕女性,永遠是開社會風氣之先的領潮人。

  現(xiàn)在的中國人,對新時代感受最直觀的,是從上世紀80年代初街上出現(xiàn)紅裙子開始的;到90年代初,女性形象一度成為穿中性服裝嗓門豪爽的“女強人”;近幾年,女人們變得姹紫嫣紅了。

  說到底,女性追求平等的過程,也是她們一步步走向職業(yè)化的過程。

  職業(yè)女性的角色困惑

  今天的女性,面臨的問題與上一世紀的女性已經(jīng)大不相同。走出家門參加工作不再是問題,問題是:你可以在多大范圍內(nèi)選擇工作;沖破父母包辦的婚姻已不是問題,問題是:怎么處理與自主選擇的男友的感情;經(jīng)濟獨立乃至人格獨立應該也不是問題,問題是:一定要像男人那樣行事才能得到嗎?

  獨立的職業(yè)女性產(chǎn)生了角色困惑——當初的選擇使許多女性今天面對著比從前更為難的處境 她們在社會中要按照男人的標準去工作,而在家庭中,還得像傳統(tǒng)女性一樣遵守婦道。

  似乎女權主義者多年來為自己爭取的權益,到頭來讓女人成了不男不女的人?這種局面令人沮喪。

  有許多職業(yè)女性在工作過程中,不由自主地遵循了男性規(guī)則,從而縮小了男女“性格溝”。關于“性格溝”,英國心理學家沙威爾的調(diào)查顯示:30年前被列為男性“典型性格”的頑強、堅定、勇敢等,時下許多女性已經(jīng)具有,以往男性大多“暴躁”,但現(xiàn)在高達40%的女性承認自己時時“大發(fā)雷霆”,比例只比男性低5個百分點。

  事實上,職業(yè)女性的角色混亂,具有史無前例的全球性。

  此前,澳大利亞女權主義者杰梅因·格里爾曾在其《完整的女人》一書中對當代女性所面臨的問題做了深刻的反思:女權主義者們一開始就意識到,婦女遭受苦難的原因可以歸納在“矛盾期望”一詞之下。

  婦女面對的矛盾任何時候都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更容易傷人 職業(yè)婦女不知道她應該像男人一樣工作,還是像她自己那樣工作?她應該改變組織還是屈服于組織?她應該忍受騷擾還是照男人屁股上踢一腳?做母親是特權還是懲罰?諸如此類,等等等等……

  在家與社會之間彷徨

  2003年10月,上海市婦聯(lián)公布的“上海女性受教育狀況”調(diào)查報告顯示,認可“男主外女主內(nèi)”傳統(tǒng)分工模式的比例較之10年前有所上升。報告認為,盡管女性中僅有37.3%的人贊同“男性以社會為主,女性以家庭為主”的傳統(tǒng)分工模式,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有相當數(shù)量的已婚婦女在傳統(tǒng)觀念的潛移默化之下,忙于相夫教子,從而放棄自己對成功成才的追求。

  這說明,中國的女性在家與職業(yè)之間,10年來一直搖擺不定,左右為難。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上海的婦聯(lián)組織認為,最主要是因為,女性所處的社會地位不平等,她們從事的許多職業(yè)不能和男性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另外,就業(yè)競爭的加劇,讓她們成為單位首先考慮的裁員對象。

  也有人認為,女性返回家庭,是為了重新找回做女人的安全感。事實上,不管是在家里還是社會上,當代女性的不安全感都是注定的。

  除了觀念因素外,安全感的缺失甚至讓許多職業(yè)女性不敢生育。上海市人口計生委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上海育齡女性生孩子平均不到1個。研究人員認為,上海職業(yè)女性比例較高,而從生育到撫養(yǎng)孩子需要很多時間,面對各種競爭壓力,不少女性選擇參與競爭,無暇顧及生孩子的事,也有不少職業(yè)女性等到站穩(wěn)腳跟后,再考慮生兒育女。

  與此同時,健康、性騷擾、同工不同酬等問題,都成為職業(yè)女性沒有安全感的重要原因。復旦大學社會性別與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鄭桂珍教授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前不久的3月16日,該校很有貢獻的一些女性在座談時都說,現(xiàn)代女性的壓力非常大。要做一個成功的女性,她們不僅要付出比男人更多的辛苦(因為決策者以男性為主),而且,還要分擔多半的家庭責任。

  不久前,鄭桂珍等在21所大學做《女教授健康狀況調(diào)查》,“結果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女教授們,在講課、評職稱、進修以及婚姻家庭的幾重壓力下,造成了嚴重的健康問題。”

  目前,女生所占比例大約是所有高校生的44%。許多人因為工作難找,想盡了辦法,費盡了周折。有媒體說,為了找工作,一些長得不太漂亮的女大學生甚至紛紛去做整容。因為,最終決定是否給她們一份工作的,多半還是男性。

  女性形象面臨失語

  套用100年前梁啟超先生的說法:女性開放則社會開放,女性獨立則社會獨立,女性自由則社會自由,女性強于歐洲則國強于歐洲,女性盛于世界則國盛于世界。

  這并不是說,一個國家全靠女人去打拼,而是說,女性文明是社會進步的標志。

  現(xiàn)在的問題是,在多元化女性文化面前,中國女性的整體形象面臨失語的尷尬。人們陷入一種迷惘:誰能代表今日的中國女性形象?要怎么做才能成為好女人?

  好女人失去了統(tǒng)一的標準,壞女人倒遍地開花。你會看到,妓女、二奶、一夜情和第三者插足的劇情,幾乎充斥了所有的影視銀屏。好端端的歷史劇或革命劇,都要重新改編加進昨日的妻妾成群和煙花柳巷;特別溫暖的人文劇,偏偏有演不完的床上戲。不知是壞女人造就了電視劇和電影,還是后者丑化了中國女人。

  說到底,電影和電視劇是現(xiàn)實社會和價值觀的體現(xiàn)。我們看到,今天,隨著社會價值多元化和城市文明的左沖右突,中國女性面對著以往任何社會背景下都沒有過的角色搖擺。圍繞“干得好不如嫁得好”這樣一個兩難命題所展開的討論,幾乎貫穿了中國新一代女性的全部青春期。而這個討論的過程,也是女性做出抉擇的心路歷程,很多女性由此走上了獨立自強的路徑,而仍有相當一部分女性從此處迷失。

  一位社會學者分析說,從一開始,中國女性就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性別教育,在面對各種感情問題時,她們很困惑。

  不能清醒地認識自己,是她們走向社會后思想迷失的根源。

 
編輯:李淑國


 
  打印稿件
 
:::新聞自寫短信:::
對方手機: 最多五個(半角逗號號分隔 0.2元一條)

新聞長信,五千字容量
檢驗碼:
手機號:
密 碼 :
獲取密碼    
 
 
 

關于我們】-新聞大觀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誠聘英才】-【留言反饋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