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jīng)|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汽 車
房 產(chǎn)|電 訊 稿|圖 片|圖 片 庫|圖 片 網(wǎng)|華文教育|視 頻|供 稿|產(chǎn)經(jīng)資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科教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通訊:探訪南京的“辛德勒”——約翰·拉貝故居

2006年05月21日 12:16

     2005年12月6日,南京大學與德國駐上?傤I事館、西門子、江蘇博世舉行拉貝故居修繕捐贈簽字儀式,德方三家單位向南大捐贈225萬元,用于修繕拉貝故居和“拉貝與國際安全區(qū)紀念館”、“拉貝國際和平與沖突化解研究中心”的建設。圖為拉貝故居。 作者:文寶

  中新社南京五月二十日電 題:探訪南京的“辛德勒”——約翰·拉貝故居

              作者 黃霞

  南京的“辛德勒”——德國友人約翰·拉貝先生在一九五○年溘然長逝,近日,他六十九年前在南京時的故居——小粉橋一號已經(jīng)修繕一新。南京大學檔案館湯道鑾館長告訴記者:這座位于南京市中心的小樓將在抗日戰(zhàn)爭勝利六十一周年時首次對外開放。

  銘記歷史,中德聯(lián)手

  “下雨天我們就有和平”,一九三七年拉貝在日記中這樣寫到。

  記者到達小粉樓一號時,天空也下起了雨。六十九年的時光如蛾翼般透明,有關拉貝的種種伸手可觸。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日本侵略軍在南京大屠殺時,作為西門子駐南京辦事處經(jīng)理的拉貝先生召集其他國際友人在南京設立國際安全區(qū),并擔任主席,救濟了二十多萬的中國難民。并且在自己的住宅——現(xiàn)南京小粉橋一號收留、保護了六百多人。

  這個并不寬敞的小院要容納六百多人,現(xiàn)在看來覺得不可思議。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拉貝日記》公開。人們開始尋找拉貝在南京的故居。小粉橋一號,忽然成了南京歷史的一個重要記號,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

  此后,中德兩國都非常關心此事,積極促成修繕工作的開展。去年十二月六日,德國駐上?傤I事館、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等向南京大學捐贈二百二十五萬元人民幣,用于修繕拉貝故居。

  人非物是 再現(xiàn)原貌

  時間的流逝讓小粉橋一號淹沒在歷史的長河里。一九四九年之后這里便一直被作為南京大學的教工宿舍,曾入住超過十戶人家,由于沒有進行有效維護,拉貝故居曾成為一個大雜院。

  此次拉貝故居的修繕工程由中德雙方共同商議與監(jiān)督。經(jīng)中德雙方共同商議:決定把故居的主體基本修繕成六十九年前的樣子。有史料圖片考證的一律按照原樣進行修繕。

  據(jù)施工負責人說,輔樓的主入口本來已經(jīng)被住戶修改成窗戶,現(xiàn)在已把其回復成原來的白漆門,在門口還照樣做了臺階、鋪了路。故居殘缺處的青磚是專門到蘇州御窯購買的,刷上特制的涂料便可使其于周圍渾然一體。整個修繕工程都本著還世人一個近似真實的歷史的宗旨。

  跨越時空 昭示歷史

  在主樓入口處右前方的兩棵樹中間,將豎立起拉貝塑像。塑像由南京大學雕塑研究所的吳偉山教授設計。塑像為青銅材質的拉貝半身像。

  拉貝故居的內部設展及多媒體設計工作由南京大學校史博物館負責。目前,館內正在緊張地進行前期工作。湯道鑾館長介紹說,展出將分為四部分。外墻的十二個櫥窗計劃展出國際安全區(qū)成員的事跡。一樓將展出南京大屠殺期間拉貝與“南京國際安全區(qū)”的內容。二樓將講述西門子在中國,中德友好交流等事件。三樓將放置《拉貝日記》等史料實物。

  湯館長說“我們修繕故居是為了紀念與緬懷拉貝和國際安全區(qū)成員,展示那段真實的歷史,更希望能促進世界的和平。”

 
編輯:陶光雄】
:::相 關 報 道:::
·圖:拉貝故居 修舊如舊
·南京:中德聯(lián)手修繕拉貝故居(圖)
 


  打印稿件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備050043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