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發(fā)生時,都江堰一名正在上課的范姓中學教師拋下全班學生自己跑到操場。事后該教師在網上自我曝光并辯護,引起了一番爭議。這件事本來沒有什么可爭議的。在學校里,教師是未成年的中小學生的監(jiān)護人,有保護學生安全的責任,在災難降臨時拋棄學生不管獨自逃生,有違職業(yè)道德。那么,在地震來臨時,一個負責任的教師應該怎么做?是否像有人說的那樣,應該趕快帶著學生一起跑?
國內的學校缺乏這方面的教育,所以大家只能憑著本能做出反應,而本能反應卻未必就對。美國學校則不然,一般都制定有詳細的安全計劃,對教師要如何應對各種災難做出了具體的規(guī)定,并在平時進行練習做好準備。按照這些規(guī)定,如果地震發(fā)生時學生正在上課,教師應命令大家立即躲藏到桌臺下面,并遠離窗口,保持躲藏姿勢至少60秒,然后從教室疏散。
這根據的是美國政府救災部門和紅十字會等機構的專家建議,簡稱“伏倒、掩護、抓住(或等待)”。雖然在遇到地震時,人們的本能反應是立即跑到屋外,但是這么做很容易被震落的吊燈、玻璃、書柜、電視機、碎石等物體砸傷。因此專家的建議是留在室內,伏倒躲到桌臺等堅硬的家具底下,并抓住家具,等震動停止再離開。如果周圍沒有可做掩護的家具,就到墻角,蹲下并用手掩護頭、頸。如果地震時正在睡覺,就留在床上,并用枕頭保護頭部。如果剛好在車里,就留在車里不要出來。
這些建議每個美國人從小就都知道,在美國可謂常識。但總有人試圖挑戰(zhàn)常識。一位叫道格·卡普的美國人就大唱反調。根據他的研究,如果照傳統(tǒng)的做法躲避地震,傷亡率高達98%!他的理由是,建筑物的天花板因強震倒塌時,會將桌臺等家具或車頂壓毀,里面的人會被活活壓死。他的建議是,應該以低姿勢躲在堅硬的家具或汽車旁邊,掉落的天花板斜壓在家具、車上,構成一個“生命三角區(qū)”,讓人取得生存空間,能把傷亡率降到2%。
卡普的身份是美國國際搜救隊隊長,據說參與過全世界幾十次重大災難的救災工作,聽上去頗為權威,因此他的這些說法在網上流傳很廣。在汶川大地震之后,國內許多人也紛紛用電子郵件給親人朋友轉寄這個所謂“生命三角求生方法”!懊绹鴩H搜救隊”名頭聽上去很大,其實只是一個民間組織?ㄆ盏男抛u也很值得懷疑。他自稱“9·11”恐怖事件時參與世界貿易中心的救援工作,并因此獲得65萬美元的傷害賠償。但是據美國媒體的調查,并無證據表明他在紐約做過真正的救援工作,他去廢墟只是為了拍攝錄相用于銷售,涉嫌欺詐,正被美國司法部調查。
不管卡普的真實身份是什么,這個“生命三角求生方法”聽上去似乎有點道理。建筑倒塌后,的確會在房間的某些地方形成能夠救命的三角區(qū),救援人員有時會在這些地方發(fā)現幸存者。問題在于,這些所謂的“生命三角區(qū)”是在地震之后才形成的,你很難事先判斷在房間的哪個地方會出現。如果像卡普建議的那樣,躲到冰箱、桌床或汽車等重物的旁邊,是否就找到救命空間了呢?實際情形可能恰恰相反?ㄆ盏慕ㄗh忽略了關鍵的一點:當地震強大到足以使天花板倒塌時,冰箱、桌床、汽車等重物也會發(fā)生移動,躲在旁邊反而很可能會被這些重物壓死。
建在美國地震帶的房屋按法律要求都必須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能做到“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即使碰到超出其抗震級別的大震,雖然會對房屋造成重大損害,但一般也不會倒塌。因此美國地震導致的傷亡,很少是因為房屋倒塌將人掩埋引起的,大部分是由于人們驚慌地試圖跑到屋外時,被墜物砸到、摔倒或被地上玻璃割破導致的。這時待在室內會更完全。這就是為什么美國官方機構從小訓練人們遇到地震時要抗拒跑的本能,做到“伏倒、掩護、抓住(等待)”。
所以如果你確信你所在的房屋有抗震的設計而且也不是豆腐渣工程,不跑是最安全的選擇。但是如果房屋不具有抗震性能,一震就倒呢?不跑,就會被活埋。如果是在底層,還是應該冒險跑出去。但是如果是在樓上,可能還沒來得及跑出去大樓就坍塌了,毫無保護地被掩埋,那就比躲到桌臺底下再被掩埋要糟糕得多。跑還是不跑,有時并不是那么容易選擇的,特別是當你對你所在的房屋的抗震性能毫無信心的時候。
回頭再看一開始提到的“范跑跑”事件。那所中學的教學樓并沒有倒塌,可見其抗震性能不錯。那么在這種情況下,選擇就很容易了:不要跑,而要躲。不論是出于教師對學生的責任,還是為了自己的安全,當“跑跑”都是不應該的。 (方舟子)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