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的1月5日,吉林省農(nóng)安縣開安鎮(zhèn)萬來村的一位普通農(nóng)婦,親手縫制一面國旗,并在自家院中掛起來。從此以后,16年如一日,無論天氣如何,無論身體狀況如何,國旗在這個農(nóng)家院子里始終高高飄揚,從來沒有間斷過。這就是被吉林人尊稱為“國旗奶奶”的65歲老人趙桂蘭。
1月5日,記者在萬來村見到了這位“國旗奶奶” 趙桂蘭。穿著樸實,臉上有一些患天花留下的印記,只有小學(xué)一年文化的趙桂蘭不太健談,但被記者問起當(dāng)初為什么要在自家院子升國旗時,趙桂蘭打開了話匣子。
16年前的1月5日,吉林省農(nóng)安縣開安鎮(zhèn)萬來村的一位普通農(nóng)婦,親手縫制一面國旗,并在自家院中掛起來。從此以后,16年如一日,無論天氣如何,無論身體狀況如何,國旗在這個農(nóng)家院子里始終高高飄揚,從來沒有間斷過。這就是被吉林人尊稱為“國旗奶奶”的65歲老人趙桂蘭。
1月5日,記者在萬來村見到了這位“國旗奶奶” 趙桂蘭。穿著樸實,臉上有一些患天花留下的印記,只有小學(xué)一年文化的趙桂蘭不太健談,但被記者問起當(dāng)初為什么要在自家院子升國旗時,趙桂蘭打開了話匣子。
同期:趙桂蘭 最初原因這不改革開放的政策好了嘛,人吃得也好穿得也好,(看到)國家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想個方法,想來想去想到江姐繡紅旗,我就自己買點布料,在家里就做,做完了我就把國旗在院子里升起來了,剛一升起來特別高興。
趙桂蘭的老伴祁洪喜告訴記者,趙桂蘭小時候家里困難,他們剛結(jié)婚時生活過的也特別艱苦。自從改革開放以后,他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老兩口在享清福的同時,總覺得要做一點事情回報國家。1996年,樸實的趙桂蘭和老伴商量后決定自己要做一面國旗,當(dāng)年1月 5日,趙桂蘭把兩根木頭桿綁在一起,升起了親手做的第一面國旗。剛開始升國旗時,條件非常艱苦,每天兩個人都要爬上房屋屋頂把國旗升上去,見到父母這么執(zhí)著,趙桂蘭的兒子祁連成也被感動了。
同期:趙桂蘭 兒子怕我摔了,他給我焊了個小梯子,看我還堅持不斷的升,后來把他(家)的電視桿給我扛來了,就立在這邊了,這個(當(dāng)旗桿)就不用上(房)了,用繩就可以拽了。
趙桂蘭告訴記者,這16年間,她共縫制了11面國旗,上面的五角星全是她本人親手縫上去的。趙桂蘭說,每年至少要換兩面國旗,盒子里這些是保存比較完好的,要留給子孫做紀(jì)念。老伴祁洪喜也表示,他們會將這種特殊的升旗方式進行到底。
同期:趙桂蘭老伴祁洪喜 我們倆終究有一天紅旗升不動了,因為啥呢,沒有能力了,(我們)要把這面國旗叫我的兒子、孫子繼續(xù)在我這個小院里飄揚在天空。
趙桂蘭告訴記者,這十幾年來,左鄰右舍、親朋好友都支持她每天升國旗,前后村的孩子經(jīng)常過來,這讓她的人生也增加不少的樂趣。采訪即將結(jié)束時,趙桂蘭向記者說起了新年里的新愿望。
同期:趙桂蘭 我想上北京看看升國旗,到毛主席住的地方看看,再一個我想上井岡山看看,祖國各地都看看才好呢。
劉權(quán)尹 吉林農(nóng)安報道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