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2月25日電 香港《大公報》23日發(fā)文指稱,臺灣本土意識有重視臺灣文化獨特面的意涵,但臺灣文化無法“獨立”于中國文化之外,無論民進黨搞多少次“革命”,都革不掉中國文化對臺灣文化無所不在的影響力。島內(nèi)外都沒有“臺獨”和平崛起的條件和可能性。
文章表示,送狗迎豬之際,有人稱頌“豬奔豨突”,提倡比熊虎更兇猛危險的“野豬精神”,這豬年祝禱在香港甚少知音,卻合乎“臺獨”勢力的頻率,引發(fā)共振。目前的臺灣政壇就如“野豬林”,溫良恭儉讓者每每死傷在野豬的獠牙之下。陳水扁為首的“激獨”勢力正“奮起野豬精神”,在“臺獨”各方面“豬突猛進”。
臺灣意識不等同“臺獨意識”
面對中國大陸和平崛起,“臺獨”也夢想和平崛起。陳水扁把豬年作為“臺獨”和平崛起的關(guān)鍵期及最好機遇,就是估計北京在2008年舉辦奧運前后對“臺獨”崛起無暇顧及,而且崛起主要體現(xiàn)在“文化臺獨”、“行政臺獨”及“政治臺獨”,“法理臺獨”則只說不做或少做,大陸就不會采取非和平手段;對于臺灣民意和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更認定臺灣成為“一個新國家”的條件已經(jīng)成熟,“臺獨”大有和平崛起之勢。
文章說,盡管臺灣本土意識有較大增長,但并不等同文化主體意識,更不等于“臺獨意識”。早在日本殖民統(tǒng)治時期,臺灣人民為爭取保存漢文教育、維護固有文化傳統(tǒng),已形成臺灣本土意識!芭_獨”勢力利用臺灣本土意識并轉(zhuǎn)化為“臺獨意識”,始作俑者就是親日的“臺獨”分子史明,他在1962年寫成的《臺灣人四百年史》,否定臺灣人的漢民族意識,把“臺灣社會.臺灣人”與“中國社會.中國人”截然分開和對立。自此,“臺獨”勢力不斷強化。陳水扁上臺執(zhí)政后,更把臺灣本土意識改造成“臺灣主體意識”,偷換為“臺灣國家認同”的概念。
臺文化無法脫離中國文化
文章指出,陳水扁為首的“臺獨”勢力,把臺灣本土意識歪曲為“臺獨意識”,就以為“文化臺獨”水到渠成,只是主觀唯心主義的幻想。臺灣本土意識有重視臺灣文化獨特面的意涵,但臺灣文化無法“獨立”于中國文化之外,臺灣的宗教、節(jié)慶、風(fēng)俗、乃至歌仔戲,都源于中國母體,臺灣文化基本與閩南、客家文化一樣,無論民進黨搞多少次“文化大革命”,都革不掉中國文化對臺灣文化無所不在的影響力。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