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頁|新聞|國 際·英文|財經|體育|娛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學生|IT|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視 頻·圖 片·論 壇|圖 片 網|華 文 教 育|廣 告|演 出|圖 片 庫|供 稿
■ 本頁位置:滾動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大公報:陳水扁應反思“解嚴”二十年的現(xiàn)實意義
2007年07月17日 12: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7月17日電 香港《大公報》17日刊發(fā)崔寧的評論文章認為,臺灣當年“解嚴”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允許民眾赴大陸探親訪問、經商投資,并于四年后終止動員戡亂時期,響應了大陸的和平主張,是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對臺灣社會具有深刻影響。

  文章稱,二十年前臺灣社會的內外環(huán)境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從內部看,臺灣經濟的發(fā)展為政治變革打下堅實基礎;從外部看,大陸改革開放方興未艾,對臺政策已經以“和平”為主旋律。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執(zhí)政者順應潮流,令臺灣社會進入發(fā)展的一個新時期。由此可見,臺灣“解嚴”是臺灣內外因素變化的必然要求。

  歷史的經驗值得借鑒。今天的臺灣社會首先要弄清楚“解嚴”價值究竟在何,尤其是現(xiàn)在的執(zhí)政者更應該借此機會,重溫歷史、分析問題,使臺灣社會發(fā)展不間斷、不停步。

  文章說,日前民進黨當局出于政治斗爭需要,一方面夸大其詞,清算國民黨在戒嚴時期的罪惡,一方面在“行政院”發(fā)表的《解嚴20周年報告》中,不負責任地抄襲引用不具權威性的受難人數(shù)。作為“解嚴”最大受惠者的陳水扁未能超脫自我和黨派意識,沒有去客觀地分析社會歷史,自詡為民主化身、“解嚴”的英雄,認為國民黨有罪惡,民進黨有功勞。

  文章表示,“解嚴”二十年后,民進黨由當初組黨時的百來人,發(fā)展到今天成為執(zhí)政黨。作為現(xiàn)在的執(zhí)政者,面對歷史,糾纏于“解嚴”的歷史功勞和統(tǒng)治者的功過是非,并沒有實際意義。二十年前蔣經國在當時環(huán)境下,順應潮流“解嚴”,對臺灣發(fā)展做出貢獻,而執(zhí)政了近八年的阿扁又做了什么有積極意義的事情呢?阿扁應該深刻反思。

 
編輯:官志雄】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shù)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xié)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tǒng)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