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崔真實的身前身后還有一系列藝人自殺身亡的名單,這無獨有偶的社會現(xiàn)象已成為韓國發(fā)人深省的社會問題,也是一個調整整個國民意識價值的機會
★ 文/范小青
崔真實自殺,我更愿將其稱為一個事件,一個讓人shock(震驚)令人沉思的社會事件。
10月2日,她去的那天,我正從首爾趕往釜山,為了參席一年一度的韓國電影盛會——釜山國際映畫祭。忽然收到一個群發(fā)的短信,“一代名伶崔真實自殺”!開什么玩笑?我的第一反應是有人惡作劇。她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曾經叱咤韓國影視圈的大姐大,她的復出盡管無法繼續(xù)玉女時代的輝煌,但也算是圓滿而欣慰。這么一位“飽滿”(除了婚姻)的成熟女性,怎么會跟那些小女生明星一般,選擇毫不負責的自我終結呢?
懷疑歸懷疑,當即忙不迭地向圈內兩位熟識的導演和編劇朋友發(fā)去問詢短息,極快地得到他們肯定而悲傷的答復。那一天,全韓國都沉浸在不知所措的傷感中,甚至有幾位紅星因錯愕和痛心而不得不臨時取消了釜山國際影展的開幕式紅毯秀。
接連不斷的電視新聞和網絡速報都擴大著崔真實之死的影響力,這一事件給人的震驚度可堪比2003年那個黑色的愚人節(jié)。
張國榮毫無征兆地忽然離世帶給人們的沖擊與崔真實事件相類似,但這畢竟是華人演藝圈中的極端個案,不足誘發(fā)社會議題。而崔真實的身前身后卻排有一系列藝人自殺身亡的名單,這無獨有偶的社會現(xiàn)象已成為發(fā)人深省的社會問題。
事件回顧
2005年2月22日,《太極旗飄揚》《紅字》的女主角李恩珠自殺;
2006年1月22日,歌星UNEE自殺;
2006年2月10日,《屋塔房小貓》《嫂嫂19歲》的女主角鄭多彬自殺;
2008年9月8日,電視明星安在煥自殺;
2008年10月2日,崔真實自殺;10月3日,變性藝人張彩媛自殺;
2008年10月7日,出柜的同性戀藝人金志厚自殺。
究竟是什么引發(fā)韓國近年來一系列大大小小藝人走上自殺身亡的不歸路?是緣于其居高不下的全體國民自殺率?還是歸咎藝人們或多或少都患有的抑郁癥?表面的共同背景下又蟄伏著怎樣的社會根源?
憑著幾年來在韓的直接生活和工作經驗,我認為以下三個關鍵詞最為直接也最值得后人深思。
Keyword1:從眾性
韓國演藝圈某種角度來說似乎很純凈,因為沒有狗仔隊大肆進入。但從另一層面而言,沒有經過狗仔們“培訓和洗禮”的韓國藝人隊伍整體的抗干擾能力都略遜一籌,因此當社會上有針對某星的雜音出現(xiàn)時,當事藝人往往覺得委屈、困擾到無力排遣。
相較于韓國發(fā)達的經濟水平,其社會整體環(huán)境相對保守得多,因此藝人的一舉一動承載太多的道德評判標準。要有禮貌、要知人情、要業(yè)務精湛、還要嚴格恪守長幼尊卑的禮節(jié)秩序,總之做人做事都得盡量完美,以免授人話柄……比起西方演藝人士帶動各種社會新潮流的趨勢來,韓國藝人一個個更像容貌出眾的社會模范生。
加之韓國的單一民族特性,不喜歡不習慣也難以接受“與眾不同”的異物,因此,整個社會顯得單調而平穩(wěn)。在這種排異的傳統(tǒng)社會風俗中,韓國藝人往往美貌類型趨眾,個性也不突出,奮斗目標也都大致相同——體面風光的生活。這種趨眾心理,讓某些有過“特殊經歷”、制造了些“網絡非議”的藝人難免生出各種心理壓力。
導致崔真實、李恩珠離世的直接原因似乎是“人言可畏”,前者經歷了家庭暴力、離婚、單身母親和高利貸風波,一浪未平一浪又起。后者則因裸戲備受非議,藝術上沒贏得多大成就和好評,商業(yè)上又因大眾的反應看似斷了機會,“出位”這步棋走得多少有點得不償失。
UNEE和鄭多彬的棄世似乎隱藏了更多對前途的擔憂。私生女的坎坷身世令童星出道的UNEE 早熟敏感,而貌似開朗的鄭多彬也因整容流言和出鏡機會的減少而焦灼煎熬。
安在煥之死的直接殺手是高額債務,而金、張兩位藝人,則是無法忍受傳統(tǒng)社會審視他們的如刀般異樣眼光。
雖說他們各自對生命的放棄,看似緣起有異,但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自殺的這一行為又確實難逃“從眾性”心理。不僅是心理上渴望主流承認的一種表現(xiàn),其藝途和自殺行為本身也都是對前人的模仿。
這樣的“從眾”心理,同樣存在在民眾間。韓國社會整容成風,且如一個模子印出的標準,也是一例證。
崔真實自殺第二天,韓國警方便表示,崔真實被證實自縊身亡后24小時內,有兩名韓國婦女以同樣方式在家中浴室自殺。
Keyword2:體面
奧運會上,我們見證了大韓軍團國家榮譽感之強烈,細化到個人也概莫能外。這種特質,好聽點說,叫榮譽感強,世俗點講便是極愛面子。
人前的風光體面,可謂韓國的全民追求。因此出了名的藝人極力維護這樣的體面,未成名的則拼死往前沖,男人在功成名就后娶妻生子,女人則賺了人氣適時嫁入商門安做賢妻良母。這目標成為韓國娛樂圈約定俗成、無人質疑的幸福生活。
連送禮物都會自然強調“這很貴”的韓國社會,經濟能力無疑是風光的基礎。有了這一保證,才會有大批前呼后擁的追隨者,才會受人推崇,被人效仿。這種體面正是韓人意識中成就感的普遍來源。因此即使私下里捉襟見肘,臺面上也會展示其綽綽有余——讓后輩埋單、讓女人花錢,絕對是韓國傳統(tǒng)價值中有失體統(tǒng)的事。
體面的婚姻,體面的支出,體面的聲名,便是藝人們成或敗的標桿,這就像三座裝飾華美的大山,時時橫在明星們面前,有的人走不出去,也看不到未來。也因此,在極度要求體面的社會中,無法想象更無力面對體面解體的某些人,只能“體面”地選擇自我了結作為一種隱退。
Keyword3:激情而脆弱
韓國人在總結自我民族特性時總不忘用“激情”兩字。確實,喜歌舞、善飲酒的大韓民族整體上比我們性情激蕩。夜晚的韓國都市,隨處可見豪飲的人們,無論男女,在酒精的作用下都看似脫離了白日的規(guī)矩窠臼,變得率性而為。
其實,激情的同時,韓國人又是內心孤獨脆弱的,尤其是站在公眾前沿、曝光率極高的藝人明星們。孤獨到無處訴苦,脆弱到只有酒后才能吐露真言。為了維持公眾形象上的體面,他們大多借酒、借宗教化解緊張和不安。只可惜,宗教最終未能武裝脆弱,酒精反而“成就”了感情用事(四位離世的女星都曾是虔誠的基督教徒,多數(shù)人自殺前都曾飲酒)。
這種“脆弱性”,不僅在韓國藝人身上,也體現(xiàn)在韓國民眾中。2008年上半年,韓國平均每天有36人自殺。自殺已成為韓國人除癌癥、腦血管疾病、心臟病以外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殺成了20至39歲處于人生黃金期的年輕人的首位死因。韓國抑郁癥患者達375萬,占人口總數(shù)的7.5%。輿論曾多次呼吁,為防止自殺蔓延,應該加強對國民的心理醫(yī)治。
這一連串明星自殺事件就像扯在社會華服腋窩下的一道裂痕,不抬胳膊不揮手時,貌似完美依舊,但只要稍有動作,便立馬難掩其中的窘迫與蒼然。
他們的棄世,希望不僅讓人只感到唏噓惋惜、讓媒體跟著喧囂一段就過去;希望還能留給后人、甚至整個社會一個嚴肅思考、調整國民意識價值的機會。 ★
(筆者長期居住生活在韓國,從事電影研究,現(xiàn)就職中國傳媒大學)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