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模話車史
現(xiàn)在大家都知道,安全帶是汽車上最有效最普遍的保障乘員安全的配置。那你知道世界上第一款裝配有安全帶的車是什么車嗎?今天的《車模話車史》話你知。
最早在100多年前,在歐美國家的馬車座位上就已經(jīng)有了安全帶,以防止乘客從馬車上被顛下來。1902年5月20日,美國紐約舉行汽車競賽。參賽選手沃爾特·貝克工程師害怕在激烈的車賽中翻車受傷,他從學步幼兒在童車里被布條系捆防止摔出車外的事例中受到啟發(fā),也在“魚雷牌”賽車上釘上了幾根繩帶,參賽時把自己和同伴馬達技工緊緊系好。競賽進行中,高速飛馳的“魚雷牌”賽車突然撞上一根垂直地面的鋼軌,騰空跳起,墜入觀眾席,當場壓死2人,傷10人,可是貝克和那位技工卻安然無恙。這便是汽車安全帶的起源。
1922年,賽車場上的跑車開始使用安全帶,1955年,美國福特汽車裝備了安全帶。而目前大多數(shù)使用的三點式安全帶卻是瑞典人尼·波林于1957年發(fā)明的,他原來在做saab(薩博)的飛機設計工作,到了美國沃爾沃公司后發(fā)明了這個真正廣泛應用的安全帶。
為了強調Volvo汽車的安全形象,當時Volvo總裁Gunnar Engellau延攬尼·波林擔任Volvo首席安全工程師;好笑的是,尼·波林的前一份工作是以火藥爆炸的力量協(xié)助駕駛彈射出駕駛艙,以逃脫危險的狀況;踏進Volvo大門后,他的新工作竟是發(fā)明一個當意外發(fā)生時把駕駛安穩(wěn)地綁在椅子上的方法。
在尼·波林著手新的設計前,Volvo已先在所生產車上裝置兩點式安全帶,但效果并不能令人滿意,主要是當意外發(fā)生時乘員的上半身與下半身都需束緊,兩點式的安全帶僅著重上半身,尼·波林則依照四條準則提出了V字形的三點式安全帶:整條安全帶必須分別針對乘員的前胸與大腿兩部分、必須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須繞過胸腔與骨盆,以及連接點須在椅身旁下方。
比起Y字形的設計,尼·波林的V字形安全帶最大的特點,就是將安全帶上半部與下半部的連結點移至乘員身旁下方,且固定點由椅后方移至兩側,鎖扣從人體腹部移開,對乘員的身體不會造成傷害。上世紀70年代尼·波林也針對側邊撞擊設計出一套防護系統(tǒng),也就是后來運用在Volvo車上的SIPS側撞防護系統(tǒng)。
1963年,沃爾沃汽車公司開始把尼·波林的三點式汽車安全帶注冊,并在自產的汽車上裝配,將安全帶介紹給當時尚持懷疑態(tài)度的美國人。
與此同時,沃爾沃公司還把他們的安全帶發(fā)明,免費提供給其他汽車制造商使用,以推廣這項保護生命的發(fā)明。直到1967年三點式安全帶才大量投入使用,所以可以說起源于美國,發(fā)展和名揚于沃爾沃。(陳鑫欣)
參與互動(0) | 【編輯:李建宗】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