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過后,氣溫開始不斷上升。這段時間使用愛車空調的頻率大大增加,但是種種空調問題也隨之而來。有的車主反映,經(jīng)歷了一個冬季之后,空調制冷效果突降;有的車主則發(fā)現(xiàn),一開空調,出風口就傳來陣陣異味,還有的車主更反映空調出現(xiàn)各種奇怪的癥狀。對此,業(yè)內專家表示,大部分是車主平時疏于保養(yǎng),或者使用時沒有注意正確方法所致。只要對癥下藥,不需要增加多少維修成本,就可以使空調以正常狀態(tài)迎接接下來的炎熱天氣。
奇難雜癥
癥狀:出風口中間強,兩側弱
具體表現(xiàn):購車4年,去年開始發(fā)現(xiàn)空調中間兩個出風口正常,風量也大。但是兩邊車門位置的風口,無論怎么調大風速,都很弱,也不太制冷。有時暴曬之后,越想調大風速快速制冷,越是慢悠悠。到維修店檢查,對方診斷是冷媒雪種問題,但事實上有時加了雪種,在1個月內快速制冷效果又稍微好點。現(xiàn)在天氣不算很熱,還能湊合使用,過一兩個月到夏天了,相信空調在這種狀態(tài)下會完全用不了。
專家分析:汽車保養(yǎng)專家陳錦明介紹,正常的情況下,中間出風口的風量和溫度都會比旁邊兩個出風口效果好,如果相差很大,是因為內外循環(huán)的翻板關閉不嚴造成,在關閉不嚴的情況下進入了自然風。
癥狀:正常行駛與塞車慢行反差明顯
具體表現(xiàn):空調制冷異常,行駛過程中感覺正常有冷風吹出,但塞車慢行時感覺不到。這幾天天氣比較熱,開了空調,又發(fā)現(xiàn)在市區(qū)行駛停車等紅燈或塞車慢行時,空調溫度慢慢升高不制冷,但正常高速行駛空調制冷正常。
專家分析:這種情況,有些車主會懷疑是水箱堵塞循環(huán)不好。其實,很有可能是散熱方面的原因,和電子風扇的關系最大。在檢查電子風扇的同時,可以用手摸一下上水管和下水管,如果有一根管不熱,說明水箱循環(huán)系統(tǒng)有堵塞。要清洗一次水箱內部,也要洗一次水箱和空調外散熱器。
提醒一下各位車主,若想自行檢查空調散熱網(wǎng)風扇,具體的做法是:開著空調,再打開機頭蓋,看風扇轉不轉。如果轉,也可能轉速不夠。只要開空調那個電子扇就該轉的,無論水溫高低;蛘呤强照{散熱網(wǎng)堵塞,或者散熱電子扇不轉又或者雪種(冷媒)不足。首先打開發(fā)動機蓋看看那風扇轉不轉先啦,通常這個問題居多,高速時有自然風冷卻,慢時則無,所以就不制冷。
癥狀:空調出風口噴白霧
具體表現(xiàn):由于近期開空調時感覺冷氣不足,便加了兩罐雪種。但開冷氣后行駛一段時間后(約30分鐘),空調出風口就有白色霧狀噴出,儀表臺也沾滿冷凝水珠。
專家分析:一般車主碰到這種情況,會懷疑是漏雪種,或者車廂內濕度大。如果偶然有白霧是正常的現(xiàn)象,這是冷熱交換時空調管內的水蒸氣溢出所致,如果長時間有白霧,就是冷媒的壓力過高之故。
常規(guī)病癥
癥狀:開空調有異味
具體表現(xiàn):在使用汽車空調之前,很多車主一打開空調開關,會發(fā)現(xiàn)有明顯的發(fā)霉氣味。
專家分析:廣州市汽車空調行業(yè)協(xié)會秘書長梁喜東指出,有三種方法可以消除這種霉味。第一種方法是更換蒸發(fā)器設備,并手工清洗空調加熱裝置外殼的底部;第二種方法是清洗蒸發(fā)器,并向空調加熱裝置外殼的底部噴射消毒劑,消除里面的霉菌。第三種方法是把空調打到熱風擋最高溫度,連續(xù)開15分鐘,可以有效地去除霉味。車主也可以D IY清除霉菌和異味。
首先,可到汽配市場購買空調清洗劑或者殺菌除臭噴劑。打開車窗,啟動發(fā)動機,再將空調的A C擋關閉,開到外循環(huán)擋,把風扇開到最大。此時找到汽車的外氣導入口,向其噴入清洗劑,清洗劑將隨著風去到蒸發(fā)器表面,其就會吸附蒸發(fā)器中的灰塵和霉菌,讓風扇再運轉15分鐘到20分鐘。清洗劑就會從排水管排出車外,操作時間只需要半個小時左右。
癥狀:開了很長時間,仍然感覺制冷效果差
具體表現(xiàn):有車主在打開空調行駛了很長一段距離后,發(fā)現(xiàn)空調制冷效果還是不行。
專家分析:在冬天里,很多車主并不使用空調,而汽車水箱、冷凝器表面,也往往會覆蓋大量的塵土和柳絮等雜物,導致空調制冷效果不理想,并且,空調電子扇長時間工作容易產(chǎn)生損壞及增加油耗。當空調的制冷效果明顯降低時,就要檢查制冷劑有無泄漏。
低級錯誤
癥狀:正常出風,但吹不到駕乘人員身上
具體表現(xiàn):有車主反映,前段時間下雨,前擋看不清楚,于是用空調對著玻璃吹,之后隔了一段時間沒有使用。再使用空調時,發(fā)現(xiàn)空調雖然感覺開了,但吹不到車上乘員身上。
專家分析:有必要檢查一下,是否上次利用空調對著前擋驅散霧氣時,沒有正常將空調的出風方向重新調整過來。有些比較粗心的車主,在不經(jīng)常用車的情況下,容易犯這種錯誤。(梁羅喆)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