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40年來,在京昆線T62/ T61次旅客列車上,一直有一個忙碌的身影,每天重復(fù)著蒸、煎、煮、炸等瑣碎工作。他叫張懷敏,是昆明鐵路局客運段一車隊京特八組的領(lǐng)班廚師。
出生于1954年的張懷敏,從16歲開始就在京昆線T62/ T61次旅客列車上從事餐車烹飪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從炊事員做到了領(lǐng)班廚師。張懷敏告訴記者,上世紀70年代春運,車廂內(nèi)擁擠得幾乎無法走動,每次吃飯的時候只能用籮筐把盒飯傳遞到車廂。
【解說】40年來,在京昆線T62/ T61次旅客列車上,一直有一個忙碌的身影,每天重復(fù)著蒸、煎、煮、炸等瑣碎工作。他叫張懷敏,是昆明鐵路局客運段一車隊京特八組的領(lǐng)班廚師。
出生于1954年的張懷敏,從16歲開始就在京昆線T62/ T61次旅客列車上從事餐車烹飪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從炊事員做到了領(lǐng)班廚師。張懷敏告訴記者,上世紀70年代春運,車廂內(nèi)擁擠得幾乎無法走動,每次吃飯的時候只能用籮筐把盒飯傳遞到車廂。
【同期】(昆明鐵路局客運段一車隊京特八組領(lǐng)班廚師 張懷敏):那個時候供應(yīng)比較困難,由于旅客比較多,比較擁擠,送飯車都沒辦法送,都是用肩扛,那時候用的盒子也是鋁的,送出去還要把它收回來,洗干凈,再進行送飯。
【解說】張懷敏回憶,當時列車上一毛五的盒飯,不僅有米飯白面,還有肉片和蔬菜,這對于當時的大部分人來說,是難得的實惠。所以車上就餐率很高,四名炊事員常常忙得轉(zhuǎn)不過身來。
【同期】(昆明鐵路局客運段一車隊京特八組領(lǐng)班廚師 張懷敏):多的時候,(每餐)賣到一千三四百(份),少的時候也有七八百份,都是保持這個量。
【解說】張懷敏介紹,這樣的現(xiàn)象一直持續(xù)到到80年代中后期才有所改觀,就餐率下降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炒菜,點餐等服務(wù)。
【同期】(昆明鐵路局客運段一車隊京特八組領(lǐng)班廚師 張懷敏):那個時候已經(jīng)有炒菜和分檔次的炒菜,炒菜到車廂,零售到車廂都有了。
【解說】隨著條件的好轉(zhuǎn),列車上各種“硬件”服務(wù)大為提升,旅客“吃飽”的需求也在提高。如今,餐車上供應(yīng)的菜品近50個,還根據(jù)不同地區(qū)的口味制定特色菜譜,讓旅客有了家的感覺。
【同期】(昆明鐵路局客運段一車隊京特八組領(lǐng)班廚師 張懷敏):我們不斷的翻新菜品的花樣,在不斷適應(yīng)這種各條線的口味,不斷改革,不斷改進,每次炒菜的品種都達到30,40至50這個期間。
【解說】2013年春節(jié),張懷敏仍舊要在列車上度過,這也將是他最后的一個春運。在除夕夜他將親自給旅客獻上可口的菜肴,為堅守一生的乘務(wù)生涯畫上句號。
【同期】(昆明鐵路局客運段一車隊京特八組領(lǐng)班廚師 張懷敏):除夕那天晚上到貴陽,我本人最后一個春運,我希望那天凡是到餐車就餐的旅客,我能親自給他們做菜,讓他們吃上滿意的飯菜,給他們有一種到家的感覺,盡盡我最后一個春運微薄的一點心意。
王鵬 楊華偉 昆明報道
關(guān)鍵詞:
分類名稱:
CNSTV